美國汽車業的窘境讓國內的一些專家和機構大感興奮,關于中國汽車業應不應該抄底美國汽車業的論調頻繁在網上流傳。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融資與并購主管合伙人謝先生在接受某報采訪時關于“目前美國汽車制造業正處在困境之中,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對于中國的內在價值遠遠超過他們目前的估值,這是中國資本抄底美國汽車制造業的絕佳時機”的判斷更是讓不少“愛國人士”大感振奮:專家都說可以干了,大伙就準備快點動手吧。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
首先,當前全球金融動蕩的形勢,的確帶來了投資機會,但其同時也讓現階段投資的風險大大增加,說得現實一點:如果諸位認為目前是抄底美國汽車業的好時機,那為什么比我們更有資本、更可能收購成功的巴菲特不抄美國汽車的底?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的汽車企業現在是否具備了借大規模的收購重組登上國際舞臺的準備?今天,我們的確已經擁有了一些表面看來不錯的大企業大集團,比如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尤其是后者,前兩年還曾出手參與過對雙龍和羅孚的重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參與這場全球并購的條件。
拿上汽來說,2005年上汽成功競得英國羅孚,這意味著上汽發展最為迫切的自主品牌得到了極大的消解,上汽目前最為緊迫的任務不是再度在國際汽車收購案中現身,而是消化在3年前那場收購案中所得到的成果。
那么一汽呢?2007年,一汽全年的汽車產銷量為143.6萬輛,如果剝離屬于合資公司的81.6萬輛,那么剩下屬于一汽的只有62萬輛,通用汽車2007年的業績——926萬輛,換言之,如果一汽此時出手,將會是又一出“蛇吞象”故事的翻版,中國汽車的“長子”尚且如此,年銷量在30萬輛左右的“吉利奇瑞們”自然更加力不從心。
另外,中國的一些大企業目前普遍存在的企業社會形象問題、企業國際市場經驗問題、企業市場化問題等等,都還迫切需要提高和改善,這些問題有些是企業自身的,有些則超越了企業,需要社會的共同進步和轉化。
綜上所述,我們在今天錯過了這場難得的收購機會的確可惜,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我們要相信,在全球汽車產業發生轉移的當代,有些機會我們在將來一定還會再碰到。
向底特律學什么
曾幾何時,國內城市以打造成為“東方底特律”為榮,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至少有5個城市號稱要成為“東方底特律”。
但如果稍微留心的話,今年以來已經很少有城市在提起“底特律”。按理說,今年盡管國內汽車市場遭遇了一定的阻力,但論產銷規模更接近底特律。“東方底特律”的曝光程度減弱,只因為美國汽車三巨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底特律的神話現象一下子被打破!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末,底特律就呈現出衰敗的跡象。《底特律的沒落》一書深刻地揭示了原因:在日本等外國汽車公司的猛烈進逼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由于傲慢自大、缺乏遠見、判斷失誤以及錯誤運作等原因,面臨本土市場不斷喪失的困境。其中,自大是“三大”最大的失誤。上世紀,豐田和本田進軍美國市場之初,“三大”根本不以為然,認為日本汽車質量拙劣、價格低廉、不會有銷路。豐田先是憑借卡羅拉站穩腳跟,后又依靠“完全適合美國人口味的”凱美瑞贏得美譽,可當它宣布要開發豪華汽車的時候,“三大”的反應仍然是嘲諷;豐田開發出混合動力車時,“三大”還認為,混合動力不會有市場,等普銳斯銷量過100萬輛時再追趕時已經來不及了。
日系車能橫掃美國汽車市場,侵占大量美國汽車市場份額靠的是可靠的質量、最新的技術、優良的設計、合理的價位……制造消費者真正想要購買和符合他們想象的汽車。這些底特律曾經擁有的無可爭議的優勢,如今落入他人之手,成為底特律沒落之因,真是莫大的諷刺!
底特律興衰成敗所揭示的道理,對于正在快速發展中的我國汽車產業,以“底特律”為趕超對象的國內城市的決策者,都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現在成為什么都可以,但千萬別成為“東方底特律”,不然也就變成了失業和蕭條的代名詞了。(王燦彬)
該出手時就出手
熟悉汽車的人都知道,中國汽車“沒骨頭”,這么說或許有點刻薄,但看看滿大街跑的汽車,從緊湊型到高檔豪華車,大部分搭載的發動機不是合資,就是進口。
靠著技術“發家致富”的西方大國非常清楚汽車業對于一個國家現代化的意義,它不僅解決就業問題,更真正提升整個國家工業的綜合實力。所以,它們把大量新車導入中國,但又不放松對技術,尤其是發動機技術的控制。
一名偉人曾說過“靠競爭起家的資本主義國家最害怕競爭”,100年前,洋務運動的失敗,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希望增加一個競爭對手,今天同樣如此。在發達國家眼里,如果中國汽車想合作,會延續現在的政策;如果想當對手,那它們必定改變策略,并找時機抽回“骨頭”。
上天是公平的,經濟危機給了落后的中國汽車前所未有的良機,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面臨破產。經過一百多年發展,這些汽車大廠也已經發展成為“大胖子”,但與中國汽車不同,它們的“骨頭”是自己的。中國汽車沒有義務,也沒必要去拯救這些“美國大兵”,但這并不妨礙中國汽車抓緊時間出手。這樣一來,中國汽車能夠在短短幾年消化買回的技術并由此建立完善的發動機生產和研發體系。
看看鄰國日本,這次經濟危機中,它們同樣“趁火打劫”,大肆收購華爾街資產,收羅大量優秀的金融人才,以完善自己的金融體系。要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金融就是被美國華爾街狠狠抽掉“骨頭”,導致經濟泡沫破裂,并陷入長達十幾年的經濟蕭條期。
發達國家不會坐視中國汽車發展壯大,它們更希望中國成為玩具、服裝、鞋子的生產大國,在關鍵時刻,它們會抽回借給中國汽車的“骨頭”。幸好,經濟危機打亂了這節奏。現在是中國汽車“長骨頭”的最佳時機,足球場上有句名言:“浪費機會,必遭報應。”汽車也是如此,該出手時就出手。(周偉力)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