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刻的變革迫在眉睫,能源短缺已成事實。我們正重新回到“貧油”的時代。出路何在?
第一,政府不再“插手”成品油定價,讓市場決定價格,讓價格真正反映供需關系。
第二,真實的價格才能傳遞正確的信號,促進向節約型社會的轉變。
第三,節約型社會離不開節約型產品,節約型產品離不開節約型消費。對消耗著大部分石油資源的汽車來講,尤其重要。
油價牽動國內油品供求狀況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由于煉油企業虧損,造成了部分煉廠特別是地方煉廠停產和半停產,嚴重影響成品油市場供應。近一段時間,部分地區出現油源偏緊、停供限供的現象,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保障市場供應的迫切需要,是推進價格改革、促進能源資源節約的迫切需要。——摘自新華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目前,我國“原油加成本”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遵循了與國際石油市場接軌又保持國內油價相對穩定的基本原則,但必須看到,遵循上述原則意味著現行定價機制具有滯后性特征,無法真正及時反映國內供求狀況。2005年以來的絕大部分時間內,國內價格明顯低于國際價格,而在國內價格水平明顯偏低時,均出現了成品油資源相對緊張的問題。
定價機制徹底接軌大勢所趨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目前,我國出現的油品供應緊張跟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以及油品供需關系有關,供得太慢或者需求量大增都會影響油品市場的供應環節。國內生產供應不上,以及市場的大量需求都會導致這種情況。
從貿易進口的角度來說,最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價格體制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煉油確實存在虧損,這方面有關部門都有數據。
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只是一次簡單的價格調整,并不是定價機制的接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出臺要等到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之日。低油價的時候出臺新機制才不會引發社會的震蕩。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周大地:國際原油價格在60多美元的時候,國內目前的成品油價格水平基本與國際油價持平。但一個基本的前提是,國際油價能夠在較低價位上平穩運行。
高油價下學會“節約型生活”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高油價的狀況需要由大家一起來消化,用油單位、交通運輸業等都要分擔一些高油價負擔,包括出租車公司、消費者、出租車司機等,私家車主提倡少開一天車。好的傳導機制,幾個群體分擔,有利于價格機制的理順。這就需要大家節能降耗,少用。原來用一箱油只為去辦一件事,現在考慮用一箱油“捎帶腳兒”順路辦幾件事,科學合理地用油。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周大地:節約型消費不是被動節約,而是主動節約,是有著較高生活水平而又不浪費的消費模式,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支點。從住房、汽車、家電,到小日用品,都有很可觀的節約型消費空間,必須著重優化消費結構,合理引導消費方式,在消費領域全面推廣和普及節約技術,鼓勵消費者選擇能源資源節約型產品。
發達國家人均能源消費很大,比如日歐每年人均4噸標油,美國達8噸以上,而中國不到1噸。人口占全球1/5的發達國家消費著全球2/3以上的能源。中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重復發達國家能源資源高消費的模式。
某雜志社編輯姜女士:“我開的是高爾,每天工作上下班大概是70公里的路程,一直加90號汽油,漲價之前每個月的油費大概是700元。按照油價上調前90號汽油每升4.59元,上調后每升4.99元計算,漲價后每月的油費是763元,比之前多了63元。假設未來一年中油價保持相對穩定不變,那么,一年油費大概多支出700元。其實,我只要一年少買件好衣服,少花點不該花的錢,就可以解決了。”
某公司業務主管張先生:“我開的是福美來,加93號汽油,百公里油耗在7升左右。由于工作關系,每天上下班來回大概要100公里的路程。之前每個月的油費大概是1500元,油價上漲后,我每個月大概要增加134元的支出,一年要多掏油費1600多元。我要努力工作,多掙錢,省的同時還要能掙。”
某事業單位負責人張先生:“按照一般路程60公里計算,平均每個月會比原來多投入80元左右,一年下來大概1000元。負擔重不重?很多煙民每個月煙錢還一百多元,一年下來也上千塊。放棄一次可去可不去的應酬、一件可買可不買的奢侈品,這油錢也就省出來了。咱們開車人不也得分擔石油資源緊缺的壓力嘛。”
如此看來,此次成品油價小幅上調,并未給車友帶來過重的經濟負擔,合理用車,節能減耗,每年1000元的支出也就不會太過于沉重了。
另外,對于一些準車友,選擇一些混合動力、電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車,也是解決我國油品問題的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