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新能源車這個老話題,源于對北京奧運的關注。據有關電視臺報道,北京現在兌現申奧承諾最沒有把握的一項是空氣質量問題:雖然北京市投入了巨資,實施了包括遷出首鋼等污染大戶的多項工程,但北京天空懸浮粒子的數量仍與理想目標有40%的差距。現在離奧運會開幕只有不到90多天,很明顯這不是一個輕易就能實現的目標。據北京市的計劃,奧運期間將實行機動車分單雙號出行制度,到時空氣中懸浮粒子自然大量減少。對于這個計劃,筆者一直持保留意見,因為這只是權宜之計,與綠色奧運的大主題并不怎么合拍。
到底該如何解決機動車數量大增帶來的環境壓力呢?“那還不簡單,強制推行混合動力或其他新能源車!”筆者一個對汽車行業略有了解的同事脫口而答。顯然,他的觀點代表大多數環保人士的心聲,同時,也是業內一個共識,國家有關部門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如本報記者上周就獲悉,國家相關部委將在今年下半年率先出臺購買柴油、混合動力汽車有可能全免購置稅的政策。此外,在國家發改委最近公布的新車目錄中,歷史性地出現了多款混合動力轎車、燃料電池轎車,其生產廠家也涉及一汽轎車、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等,加上早已推出混合動力轎車的一汽豐田、東風本田,生產新能源車的廠家已接近主流轎車生產廠家的半數,儼然已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政策有了,產品有了,市場需求也明擺在那,是不是新能源車真的能在國內一帆風順地發展呢?對此,筆者還是對新能源車的發展前途仍抱不樂觀態度,這不僅因為現在的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知性不高,更重要的是筆者擔心現在市場上既有的產品體系會阻擋新能源車的推廣。筆者并非憑空假想,而是因為最近聽到了一個企業家的經歷才得出的結論。這位企業家在廣州研發電動車,主要的設計思路是將現在汽油機車改為電動車,技術和產品都已相當成熟,但當他去政府各相關部門申請支持時,卻無一例外地遇到了紅燈。據他分析,他的產品和技術之所以受到冷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廣州現在一心要打造成“東方底特律”,自然要處處維護三大汽車廠的利益,不會支持其他走“另類路線”的企業。
聽完這位企業家的故事,筆者立刻為新能源車的前途倒吸了一口冷氣。同時也為廣州的天空擔心,因為眼下廣州的汽車工業在新能源車型研發方面明顯落后于國內其他競爭對手,如現在還不加快這方面的步伐,一旦到了第16屆亞運會在廣州舉辦時還不能很好解決汽車尾氣排放的問題,到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廣州政府將“情何以堪”?(何繼亮)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