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公布了關于中國與美國、歐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車零部件爭端的裁決報告。報告認為,中國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措施違反貿易規則。有分析認為,這是中國加入WTO以來首次敗訴,也有人認為如果中國最終敗訴,將對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不利影響。
但以筆者之見,敗訴也不一定是壞事,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汽車產業在這場漫長貿易爭端中成為一個輸家。
其一,此番引發爭端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實施兩年來已初步達到實質效果,實現了制定的初衷。我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有理有節有效地維護了自己的利益,給跨國公司妄圖通過CKD組裝瞞天過海偷逃關稅的行為以毀滅性打擊,壯大了中國的汽車工業。《辦法》頒布當年CKD組裝汽車為42.31萬輛,次年的2006年這個數字就下降到33.8萬輛,到2007年和今年的1-6月份則更進一步下降到11.92萬輛和71026輛,其在國內汽車銷量中的比重更是從7.4%一路下滑到1.3%左右。
其二,《辦法》借助打擊CKD模式,促進國內零部件配套體系升級也已經達到目的。兩年多時間內,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過去在執行“市場換技術”政策上的一些偏差,為促進外國車企向中國技術輸出與技術轉移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保護了國內的民族汽車工業,給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一些“問題車企”的生產本土化率已經顯著提高。
其三,所謂進口汽車零部件爭端,其實是一個過時的話題。現實情況是,目前在中國生產的絕大多數外國品牌汽車,國產化率都已經在60%以上。即使有影響,也只集中在個別的高端豪華車上,但這個市場本身就很小,再投資一條生產線來組裝,很不劃算。這兩年,幾款以組裝為主在中國生產的高檔轎車,已經宣布停產,而改為直接從國外進口。一些已經建起了生產線的也在加快國產化,盡量減少對進口零部件的依賴。
其四,如果最終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關稅不得不降低,無疑將迫使中國國內汽車制造業進一步提高效率,促進產業格局的精簡,并增加對其他國外市場的出口。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的增加將有助于縮小中國和美國、歐盟等市場的貿易不平衡,最終使得“北京有更多余地在其他問題上與美國討價還價”,也有助于撫慰“華盛頓的保守派,避免進一步施壓。”
其五,對于這一裁決,國家商務部給出了明確態度:中國不完全贊同WTO專家組報告的內容和結論,并將保留提出上訴的權利;如果中國向WTO提起上訴,可能在今年9月份等來裁決結果。即便中方最終敗訴,案件將進入執行階段,WTO會給予中國9至15個月的政策修改時間;若中國拒不執行,中國將與勝訴方進行補償措施的談判。
也就是說,從現在算起到WTO給出的政策修改時限,中方至少贏得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中國完全可以用這段時間進一步出臺相應的政策,全面提高國內零部件廠家的配套能力。眾所周知,在冗長的國際貿易爭端中,“拖”字訣已成為當事各方常用且合理合法的爭議解決辦法,有時雖然敗訴,但贏得了時間,拖垮了對方。當然,關鍵要看政府主管部門如何在不違背WTO規則下應對好這場官司,這應該是真正考驗主管部門智慧的契機。 (李永鈞)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