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屢屢被研究者提及的例子是:2003年起,倫敦中心區收取交通擁堵費。數據顯示,實行收費一年后,收費區的交通流量下降了15%,收費區內的交通擁擠水平下降到了30%,地面公交運營車速也得到提高。
張靈鴿介紹說,很多經濟手段也被一些城市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在和市區連接的部位建立免費停車場,鼓勵市民乘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市區;在市中心公共停車場實施高額收費政策;分時段收費,對某些停車泊位或商務中心等繁華地段,在擁擠時段提高收費,平峰時期降低收費以調控停車數量。
相比之下,單雙號限行之類的行政政策具有強制性,在特殊事件下,見效快,效果明顯,但行政政策限制了人們的出行自由,容易導致公眾的反感,長期執行起來難度大,成本高。例如,奧運會期間單雙號限行的執行,還需要派出大量的警力執勤,加大了管理的社會成本。
公共交通便捷是關鍵
反對把臨時措施常態化的史其信認為,實現常規化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包括路網、運力、準時、換乘方便都要進一步完善。
一位長期研究交通問題的學者認為,在東京、紐約、巴黎地鐵已經可以承擔75%的運輸量,北京的公共交通只能承擔不到40%的運輸量,無法滿足公眾的需求。如果大家都去擠地鐵,地鐵肯定會癱瘓。
其實,奧運期間,公共交通所承受的壓力已經逐漸顯現。有數據稱,僅8月17日一天,公交IC卡就售出了1.5萬張,日刷卡1200萬筆。公交車熱門線路在高峰期,比以前更顯擁擠。而最大的壓力在于地鐵,測試第一天,地鐵加開37列,運送乘客比前一個周五增加95萬人次。盡管發車間隔縮短,但應付起來仍顯勉強。
史其信說,為配合奧運限行政策的實施,北京公共交通部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地鐵、公交、出租車已經超負荷運轉。地鐵發車間隔由原來的4~6分鐘,縮短到現在的2~3分鐘;對于目前北京地鐵的硬件來說,2分鐘的間隔已是極限。
《綠色出行北京2008報告》稱,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自2007年開始把公共交通定位為公益性質,并出臺規劃要大力發展。按照北京市的交通發展綱要,到2010年,北京中心城區公共客運系統承擔40%以上的出行量,早晚高峰要達到60%。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歷來是綠色出行的倡導者,他早期步行上班的新聞還成了媒體追蹤的焦點。他說,他也曾經聽到過老百姓對限行的抱怨。限行一方面是促進污染物減排,一方面是促使大家思考什么是更合理的出行方式。政府應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并教育市民選擇綠色出行的方式。 (劉世昕)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