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43小時后,北京時間3月30日16:30,李書福攜吉利收購沃爾沃談判團隊和主要成員在北京亮相,并召開了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媒體見面會。
這場簡約而不失大氣的見面會已經深得沃爾沃高檔車的精髓,李書福一反國內常見的發布會形式,而是像在瑞典發布會那樣,與多位高管站在臺上接受媒體采訪。面對媒體“收購資金、中國落地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李書福機智地回避了任何有關收購細節的問題。
但一天之后,在釣魚臺國賓館,面對政府官員、行業協會、經濟學家等高達150人的“吉利收購沃爾沃匯報會”上,有關這場并購的更多細節悉數起底。
一位與會人士透露,“外界誤會吉利了,尤其是備受關注的融資問題,根本不像外界所言。錢不是問題,對于收購資金、未來運作等,吉利已經有了一套巧妙的杠桿。”
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實際交易價格將遠遠低于18億美金,收購加運營的27億美金(約折合人民幣183億元)中,有些只是前期簽約需要,吉利集團自己掏出的41億元人民幣將成為后續資金的主體。而吉利還在醞釀,三年后實現沃爾沃在海外獨立上市,以打通未來運營的融資平臺。
實際交易價低于18億美金
“18億美金只是收購的標稱交易價格,雙方有調減機制,未來在雙方交割的過程中,實際交易價格將遠遠低于18億美元。”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但他不愿透露有關調減機制的具體細節。
一位常年做企業并購的律師向記者解釋,通常并購過程中,當事人雙方會在簽約收購價格(標稱價格)上進行價格調整機制的約定,一旦資產交割過程中發現某些資產與合同中不符,當事人中一方有權利按約定調整價格,由于簽約價格是被收購方根據資產定的,因此常見的都是價格降低,即調減機制。
曾有消息人士透露,吉利與福特談判最后的核心問題,正是調減機制。“就像一輛新車的售價為20萬元,但消費者最后買車時,新車自然按標出的價格計算,但如果是一輛已經用了一段時間的舊車,或者是一輛沒有行駛但卻已經庫存了一段時間的車輛,價格自然就會下來。”該人士用這樣的比喻來解釋調減機制。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吉利將用遠低于18億美金的價格獲得國際知名高檔車沃爾沃的相關資產。但福特為何愿意以這樣的價格將沃爾沃出售給國際知名度與資金實力都并不出色的中國民營企業吉利汽車?
李書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三大名車之一的沃爾沃,不是有錢就能買得來的,一起競購的企業很多,都不差錢,福特選擇新的東家有它自身的價值取向和衡量標準,吉利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競購資格。”
吉利負責并購的重要成員之一張秡透露,福特選擇吉利作為沃爾沃的出售對象,有著比資金更重要的因素。
張秡介紹,吉利從2008年初成立沃爾沃并購項目組后,用了一年多時間才向福特遞交了第一份收購建議書。這個建議書準備充分、數據詳實,給福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奠定了福特愿意跟吉利談判的基礎。
一位前福特全球公關人士也向本報透露,吉利與福特達成的第一項協議就是,雙方在對外細節披露上要步調一致,遵守國際慣例。在隨后的時間里,吉利的確按照其承諾,與福特保持一致,即使成為首選競購方時,吉利福特聯合發布的聲明也是同步完成的,這讓福特對其專業化予以認可。
“最后達成的這項協議,實際上不單單是一個股權買賣協議,還涉及到大量相關的附屬合同和文件,整個協議的頁數超過1萬頁,所以雙方最后的達成是一個有利于吉利,有利于福特,也有利于沃爾沃的交易。”張秡表示,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的協議細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