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4日電 題:培育新能源車市場需要“大智慧”
李建宗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具體實施細則或將在本月底公布。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私人購置新能源汽車享受補貼細則的出臺。如果這一細則能順利實施,且額度較高的話,無疑將吹皺新能源車市的一江春水,給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巧合的是,就在近期,市場上傳來了一些新能源汽車加價銷售的消息。例如,據南方日報報道,比亞迪在深圳的一些經銷商就對剛上市的F3DM低碳版開出了加5萬提現車的價碼。盡管加價的車企都給出了各種理由,如技術改進、配置提高、供不應求等,但人們不免會產生這樣的疑慮:這是不是車企在借助補貼政策的“東風”進行漲價呢?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由于技術不夠成熟、價格高企、配套設施不足等原因,始終無法打開更大的市場。盡管在去年6月,國家就已將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納入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試點推廣范圍,對企事業單位購置混合動力車給予5萬元/輛的補貼,購置電動車給予6萬元/輛的補貼,但眾多企事業對新能源汽車依然不是很感冒,企事業單位尚且如此,更遑論不受補貼的私人消費市場了。據去年年初公布的國家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指導思想,到201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應達到5%左右。從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來看,要達到這一目標顯然不易。
事實上,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并不是天然的排斥,安永全球汽車行業中心4月21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中國消費者愿意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在續航里程接近300公里的情況下,82%購車人可以接受;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政府的激勵措施將對其購買新能源汽車產生影響。由此可見,雖然新能源汽車目前仍存在一些“硬傷”,但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還是能獲得認可的。目前對其銷量產生制約的,也許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于其過低的性價比。
而國家要在消費環節給予購車人補貼,其用意正是要平衡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成本,逐漸培育一個旺盛的消費市場。
此外,以“市場”來督促和鼓勵相關利益部門和企業加入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中來,也是“補貼新政”的一大目標。要知道,只有大街上跑的新能源車汽車多了,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如提供充電柱、加電站的國家電網)才會看到其中的商機,才會更積極的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如果一個市區里,只有十幾部甚至幾部新能源汽車,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怎么可能有動力去為之開發配套設施、提供更多服務?
因此,在消費環節給予購車人補貼,無論對于新能源車市的培育還是對于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在當前情況下,如果車企“不解風情”,通過加價的方式,從購車人獲得的“補貼”中分一杯羹的話,恐怕會打擊人們的購車積極性,對整個新能源車市場的培育產生不良影響。
總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潛在購買力是存在的,繼續培養和鼓勵這種購買力,并通過“市場”來促進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形成整個行業依托供求關系向前發展,擺脫單純依賴政策扶持的局面,將是新能源汽車的必由之路。在這一過程中,如何達成一種“全民大智慧”式的默契,平衡和兼顧各方利益,共同維護和促進這個產業的發展,將有賴于政府、車企、經銷商、相關企業和消費者的良性互動。
參與互動(0) | 【編輯:段紅彪】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