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眾中國在北京高調宣布其“2018戰略”,這是中國第一家公開拿出橫跨十年規劃的汽車企業。年均4款新車、引進最新動力總成技術、銷量和經銷商網絡翻番……這一切的核心在于表達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大眾中國此次夸下海口并非為自己未來的十年增加壓力。仔細觀察這份戰略報告,多數信息在此前都已多次提及,而在“2018戰略”中也沒有細化方案發布。國務院剛剛通過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細則,也希望能夠通過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提振信心。
振興規劃細則中,生產環節的關鍵詞之一在于整合,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企業集團,培育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毫無疑問,自上而下地推動整合將使各種壁壘因素被鏟除,避免重復建設,讓資金更為集中。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汽車工業中的一個不斷循環的話題,中國分散的汽車產業結構表明是時候適當整合了,然而汽車產業大規模集中式的整合就一定能造就汽車強國嗎?顯然并不是這么簡單,如何避免整合后企業無法兼容,如何保障規模巨大的企業每個組成部分都健康運轉將成為此次產業振興規劃事實的最大挑戰。通用和福特已經嘗到了盲目擴張的苦頭,整合需要達到的目的是增值優質資源,而非稀釋。
效率在這時顯得更為重要。寶馬、本田等都并非產銷超過200萬輛的巨人,是研發效率和技術再生能力讓它們位列世界上最具實力的汽車企業群。這一點對于希望占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份額40%的自主品牌企業尤為重要。
吉利、奇瑞和比亞迪這樣名列重點企業之中的品牌獲得了振興細則中包括采購、融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政策并不能完全支撐其未來發展。優越的條件下如何取得產品品質、制造工藝和技術實力的提升是關鍵。增強品牌榮譽感、認認真真造車、做研發,只有產品達到市場需要的水平,市場規模才會水到渠成,到時品牌并不會成為消費者購買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障礙。
另外在合資企業居于強勢地位的大集團中,如何為自主品牌企業贏得更多發展機會成為另一個關鍵。如果大集團內的合資不能向自主品牌進行技術、研發能力、渠道和管理等方面的輸出,那勢必會造成集團內部強者更強而弱者更弱,探索如何在合資、自主共存的平臺上發展自主品牌勢在必行。
在消費層面,已經實施的小排量購置稅減免政策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汽車消費,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小排量車價格不降反漲值得關注。另外對于3月1日開始執行的汽車下鄉,農民購置四輪汽車在田間地頭是否實用、如何幫助農民提升駕駛技術、考取汽車駕照等,都成為細則實施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崔卓佳)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