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交強險聽證會即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從11月30日宣布擬舉行聽證會,到12月3日公布代表產生辦法,到報名、抽簽選出聽證代表,聽證時間和地點的確立,再到聽證會的今天啟幕,半個月的時間里,交強險成為年底前車主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今天的聽證會,將討論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提出的《關于交強險費率方案的請示》,此方案已經透露了交強險擬“降保費提保額”的框架,但聽證會還有三大懸念待解。
現象:首年經營費用>賠款支出
懸念一“霧里看花”的經營費用能否公開?
從11月30日公布的交強險首個業務年度經營數字中,人們已經對交強險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全國5755萬輛機動車投保,保費收入507億元,賠出去139.5億元,經營費用140.7億元,全年虧損39億元。其中的一大疑問便是:經營費用比出險賠款費用高。
保監會人士表示,主要是由于首年開展交強險業務,保單成本相對投入比較高,比如說電腦改造、流程再造等,保險公司在這方面一定會有一些先期投入。
但對于車主來說,高額的經營費用仍是“霧里看花”。本次聽證會代表袁方昨天表示,既然經營費用占比如此之高,這筆經營費用主要由什么構成?今后如何分攤如何降低?這些都應該是有個說法的。他稱將把此問題帶到聽證會上。
在這次聽證會上,律師劉家輝接受了陜西車主蔡國峰的委托,代替他出任聽證會代表。劉家輝表示,交強險年報上的成本分攤、經營費用以及交強險的定價機制形成問題是交強險定價的依據,會受到重點關注。
現象:“修車”賠2000元被指替商業車險省賠款
懸念二“保人”不“保財”能否實現?
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提交的交強險責任限額測算方案中,如果被保險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責任,賠償限額分別為死亡賠償限額1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8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無責賠償限額為死亡賠償限額1.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元。
而交強險對于財產損失的賠償,一直為專家所質疑。本次聽證會的專家代表之一,中央財經大學郝演蘇對媒體表示,現在全世界的交強險基本上就是保障生命的,不保護財產。但國內的交強險有2000元的財產損失賠償,只要兩車一追尾,這個錢就得賠出去。雖然賠償限額并不高,受損方有能力自負,但保險公司付出的管理成本卻很高。而這塊成本最終還是會體現到費率水平上。
江蘇車主代表莊亦濤發表建議說,交強險應該將理賠的范圍局限在人身傷害和醫療費用上,而不能包括車輛和財產損失,那些應該是第三者責任商業險的理賠范圍。
而剛剛因撞車事件辦完理賠的車主陳先生向記者表示,他撞了人家的車,被判賠900元,保險公司卻走的是交強險,而不是商業險。“這不是交強險在替商業車險省錢嗎?”陳先生說。
現象:沒責任,我還得賠他400元?
懸念三 無責就別賠償是否能如愿
本次聽證會代表袁方說,他的妻子開車曾經被“追尾”了,自己沒有責任,但需要賠對方400元,這是他心理上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條款之一。而關于交強險“無責賠付”的條款,從去年7月交強險一產生以來,便廣遭車主和專家的質疑。無疑,交強險無責賠付條款能否取消將是今天聽證會的一個焦點內容。
不過在此次保險行業協會提交的方案中,無責賠付的條款并未取消,但賠付額下降至200元。保險精算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孟生旺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無責方的財產賠付上來講,費用從400元降到200元,這是沒有必要的,保險公司管理成本一樣高,還給車主增加了不少麻煩。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方向博士后朱俊生同樣也認為,200元起不到真正的保障作用,反而會增加保險公司的運營費用等成本,對投保人的實質利益來說是有損的。(耿彩琴 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