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振興 看數字普惠金融如何助力農村產業振興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必須抓實抓好產業興旺這個重點。”在12月24日舉辦的“構建數字普惠金融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論壇”上,科創中國·鄉村振興聯合體專家張楊指出,要緊跟市場需求,大力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由產量導向轉為質量導向。
據悉,該論壇由中國新聞網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聯合主辦,網商銀行協辦,現場匯聚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創中國·鄉村振興聯合體、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與高校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觀點和實踐成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打開“農門”
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在開場致辭中表示,鄉村振興需要促進全社會參與,需要更多的主體貢獻自己的力量。主流媒體要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堅持內容為王,努力做到差異化、優質化,深入基層,拿出帶露珠、沾泥土、有溫度、有品質的精品力作,全面展示“三農”新變化,不斷弘揚鄉村振興正能量。
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問題上,張楊指出了科技創新所扮演的角色作用,認為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的根本動力。
“鄉村振興和科技創新并不沖突,兩者并軸合一、相輔相成。科技創新在正向去牽引、去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如果要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會對科技創新提出很多需求。”張楊同時指出,發展鄉村振興要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家庭農莊、鄉村旅游、特色觀光、生活體驗等新型業態,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論壇活動現場,農業農村部原巡視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黃延信在發言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加強制度供給,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要素和市場。推動形成各種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的機制,以及創造外部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向農村的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打開‘農門’,為城市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進入農村創造制度保障,鄉村振興才大有希望。”黃延信總結說。
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要圍繞產業興旺展開
當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產業振興是其中重要一環,產業發展被認為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方面。而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普惠金融提供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和業務,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正如開篇張楊所說,河南蘭考縣委常委、副縣長汪忠新也指出產業興旺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前提,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所在。
汪忠新分析指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緊緊圍繞產業興旺這個關鍵,結合農業產業生產周期,開發更優質金融產品。同時引導銀行機構、保險、擔保等多方協調聯動,降低農業產業風險,緩解農業產業發展難題,進一步降低農業產業資金成本,促進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據介紹,蘭考縣打破數字壁壘,充分挖掘大數據金融領域應用開發數字信貸服務。其中,蘭考縣與網商銀行合作,打造網商銀行蘭考縣域授信數據庫,開發線上產品“蘭考普惠”數字農貸,成為第一個縣域政務數據支持的數字化金融產品,目前已累計放款67億元,惠及農戶7萬人。
會上,貴州省晴隆縣委常委、副縣長呂軍通過視頻形式,介紹了晴隆縣美麗鄉村變化及數字金融實踐。呂軍表示:“晴隆縣持續堅持金融扶持政策,繼續實施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做到應貸盡貸。今年以來,晴隆縣投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1.42億元,覆蓋農戶2882戶,其中脫貧戶2865戶、邊緣戶17戶。”
在數字普惠金融實踐方面,網商銀行可謂經驗頗多。為此,網商銀行董事長金曉龍在論壇通過視頻連線分享道:“與網商銀行合作數字普惠金融的縣區,其數字貸款的增速明顯高于平均值,數字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縣域及農村的小微貸款可得率,農村銀行網點的密度遠低于城市,未來我們希望,農村的每一部手機,都能成為一個銀行網點。”
《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報告2021》發布
論壇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還發布了《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立體呈現了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全面發展情況,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效參考與指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馮興元在報告發布現場指出,近年來,政府明確把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定位在農村,并且強調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政策推動加上金融機構的快速跟進,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初步形成,同時也加快了農村普惠金融的數字化
《報告》顯示,我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總體發展水平快速提升,但區域間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存在不平衡問題。其中,東部地區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水平較為滯后。
在資金方面,《報告》認為,對于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當地金融機構貸款投放力度不足問題依然存在。科技銀行或金融科技平臺公司通過與其他銀行合作,對縣域聯合發放數字貸款,能夠促進資金回流縣域,有效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同時,基于典型縣數字普惠金融業務供給格局呈現多元化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董翀指出,縣域數字金融市場已進入群雄逐鹿時代,縣域數字金融支持政策不斷完善,各類機構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范圍,縣域普惠金融服務供給繼續完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接觸式金融成為金融服務正常開展的重要補充并獲得快速發展,傳統金融機構開發出一系列數字信貸產品,供給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董翀說。
在最后的論壇沙龍環節,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廣文、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馬九杰、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正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后王東賓,各位嘉賓共同展開了一場觀點交鋒。沙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孫同全主持,圍繞鄉村振興發展現狀、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實踐,以及存在的問題等議題展開討論。
嘉賓們一致認為,數字技術的推進,對農村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縣域普惠金融可能是今后縣域競爭的一條隱形賽道。即使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面臨一些困難,只要善于研究,落實創新,就能讓新興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對接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及需求,更好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