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外交篇 新中國五十周年特稿:新中國為十大元帥大將授銜實錄 新中國成立第五年,中央提出要為在解放戰爭中作出貢獻的各級軍事領導人授銜。經過反覆討論評選,最后評定十個元帥、十個大將以及數目較多的上將、中將和少將。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即國慶前夕,授銜儀式在北京中南海隆重舉行。首先由毛澤東主席授予十人元帥軍銜,再由周恩來總理授予各人將軍軍銜。授銜儀式后,接著舉行授勛儀式,元帥和將軍的勛章,都是毛澤東授予的。 獲得最高的元帥軍銜和勛章的十人,包括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劉伯承、陳毅、葉劍英、聶榮臻等,成為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他們都是解放軍總司令部、四大野戰軍及軍區司令員或參謀長。獲得大將軍銜和勛章的是粟裕、陳賡、羅瑞卿等人,獲得上將軍銜和勛章的是楊勇、楊成武、宋任窮等人。 據中共元老的回憶錄說,最初軍銜的評選名單同上述人物有很大分別。在授銜的初步方案中,毛澤東為大元帥,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為元帥,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為大將,不少中央領導人也列入了授勛名單。但毛澤東堅持不要大元帥軍銜,不要勛章。這事,在一次人大常委會上還引起熱烈討論,包括不少民主人士在內的常委會委員紛紛發言,認為毛澤東等領導人,是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創建者,指揮過許多重大戰役,為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聲譽,應該給他們授銜授勛。尤其是毛澤東功勞最大,應該授予大元帥,授三個一級勛章。 當時主持人大常委會的劉少奇把會議的情況向毛澤東匯報。毛澤東聽完匯報后說: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現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他問劉少奇:你在部隊里搞過,你也是元帥。劉少奇當即表示:不要評了。他又問周恩來、鄧小平,你們的元帥軍銜,還要不要評啊!周、鄧都擺擺手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毛澤東又轉身問幾位過去長期在軍隊擔任領導工作,后來到地方工作的鄧子恢、張鼎丞等人:你們幾位的大將軍銜還要不要評啊?各人也都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以毛澤東為首的一些中央領導人主動提出不接受軍銜,對全軍干部是個很大的教育,也解決了評銜工作中的許多矛盾。原來一些自認為評低了的人,也從思想上想通了,這就大大地推動了授銜工作的順利進行。最后評的結果,是大家都知道的:沒有評大元帥,只評了十個元帥,十個大將,五十五名上將,一百七十五名中將,八百零二名少將。還有二名上將,二名中將以及一部份少將,是在一九五六年以后授銜的。除了賽福鼎、烏蘭夫、謝富治、韋國清、葉飛、閻紅彥等少數幾位因特殊情況授予軍銜外,其他已轉到地方工作的人,包括駐外大使,都沒有授予軍銜。其后,各大軍區、各總部、軍兵種、院校,隨后也舉行了校、尉級授銜、授勛儀式。 據一位軍方元老說,授予軍人軍銜,是為了確定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便于識別和指揮,也是給軍人的一種榮譽。頒發勛章獎章,是對在革命戰爭時期共有功人員的表彰,是歷史總結性的獎勵。軍銜制度的實施和勛章獎章的頒發,都表達了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對軍隊的關懷,這對于鼓勵廣大軍隊干部的上進,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以至于對推進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在一九五五年評定和授銜十個元帥、十個大將,是新中國第一次授銜,也是最后一次授銜。其后多次授銜均沒有元帥、大將,最高的是上將而已。(據香港中國通訊社九月五日電) |
[返回]
版權所有:中國新聞社、搜狐公司 制作單位:中國新聞社多媒體編輯部 |
Copyright: http://www.xieliaobaba.com , http://www.sohu.com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