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篇 新中國五十周年特稿:中共為何選擇北京為首都? (香港中國通訊社九月十日電)新中國五十周年特稿:中共為何選擇北京為首都? 香港中通社記者 鍾敏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已經有五十年歷史了。然而,你可知道中共領導人當年為何選擇北平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據一些回憶錄披露,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下旬,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中共中央機關東渡黃河,進入晉綏解放區,結束轉戰陜北歷程的時候,已經考慮建國和定都的問題。這時毛澤東正在組織平津戰役,數十萬解放軍對北平「圍而不打」,力爭國民黨華北司令傅作義率軍起義,使千年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保全古城建筑和歷史文物古跡,其中便有定都北平的考慮。同年五月,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在河北西柏坡定居下來,在這里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其時進軍南京、上海的淮海戰役正在展開)。 從山西五臺山轉到河北西柏坡,毛澤東一路上不止一次地想起明朝的遷都問題。明朝朱元璋建國定都在南京,傳到朱棣的時候,遷都北平,這一政治中心的變化,對全國的政治經濟形勢均發生了積極的影響。新中國的首都建在哪里呢? 一九四九年元旦剛過,當時擔任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長的王稼祥來看望毛澤東。兩人交情很深,無所不談。毛澤東說:「我們很快要取得全國的勝利了,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們的政府定都何處?」不等王稼祥回答,毛澤東又說:「歷史上,歷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開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們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適呢?中央雖有個考慮,但還沒有最后定案。」 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王稼祥的神情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實際上,他也曾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稍為整理一下思路,就侃侃而說:「依我看,現在國民黨的首都南京,雖然自稱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是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國民黨都是短命的。這樣講,帶有歷史宿命論的色彩,我們當然不相信這一套。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前的國際形勢看,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們定都,當然不能選在南京。」 王稼祥又接著說:「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臥于中國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特別從經濟的角度看,東部沿海和江南具有明顯的優勢,是經濟中心,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都也不適合。」 毛澤東表示贊同他的看法后,王稼祥又接著說:「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后,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的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 毛澤東一笑相應。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王稼祥沉穩地說:「我認為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區,屬于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同時,它靠近蘇蒙,無戰爭之優,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師震動。此外,北平是明清兩代五百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樂意接受。考慮到這些有利條件,我的意見,我們政府的首都,應選在北平。」 毛澤東聽完,甚感欣慰,笑著說:「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來,我們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蔣介石的政權基礎是官僚資本,因此定都南京。我們的政權基礎是人民群眾,因此,我們定都北平。」 在毛、王上述談話不久,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共便與傅作義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毛澤東隨即率領中央機關進駐北平。毛澤東見到傅作義時曾說:你是北京的功臣,應當獎你一枚天壇那樣大的獎章。 毛澤東雖然意屬北平為國都,但還必須履行正常的審批程序。任務依然由新政協籌備會議第六小組承擔。不久,新政協籌備會議第六小組展開工作后,就定都問題廣泛徵求專家意見,很快取得了共識。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出席會議代表六百二十三人。會議執行主席是:張瀾、李立三、賀龍、沈雁冰、薄一波、周恩來、宋慶齡、張云逸、陳叔通、賽福鼎。會議審議討論了第六小組關于國都的意見后,一致舉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并自當天起正式改北平為北京。 |
[返回]
版權所有:中國新聞社、搜狐公司 制作單位:中國新聞社多媒體編輯部 |
Copyright: http://www.xieliaobaba.com , http://www.sohu.com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