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欽 (1900-1978)
湖南寧鄉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莫斯科學習軍事。1926年回國后,在葉挺獨立團參加了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湖北省委軍委秘書,中央軍委秘書、組織科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央蘇區中央局秘書長,瑞金工農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長,紅三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紅軍第六師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供給部政委。參加了長征。到達陜北后,歷任陜甘省委組織部長、中共陜甘省工委書記,陜西省委西北軍工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歷任陜西省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省委書記,西北局調查研究第四局副局長、副秘書長、秘書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冀熱遼分局秘書長,旅大地委書記、區黨委書記。
建國后,歷任中共旅大市委書記、市長,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省長,東北協作區主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二書記,黑龍江軍區政委,黑龍江省政協主席,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八屆中央委員。
1958年被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授予一級國旗勛章。
1978年5月15日逝世。
羅榮桓 (1902-1963.12.16)
湖南省衡山(今衡東)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一師一團特務連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營黨代表,第二縱隊黨代表,紅四軍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巡視員、動員部部長,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紅軍大學一科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后方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干部管理部部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1963年12月16日逝世,終年61歲。
夫人:林月琴。
羅瑞卿 (1906-1978.8)
四川南充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閩西游擊大隊大隊長,紅四軍第五十九團參謀長、縱隊政委、師政委、軍政委,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中央紅軍先遣隊參謀長,陜甘支隊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紅軍大學教育長、副校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副校長,1940年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野戰軍政委,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政委。
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兼政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十一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1978年8月3日在波恩病逝,終年72歲。
妻子:郝治平。
羅豪才
(1934.3-)
福建安溪人,生于新加坡。1992年加入中國致公黨。中共黨員。1951年4月至1952年7月在新加坡被英殖民地當局監禁,并被驅逐回國。1952年至1956年在廣東省廣州知用中學、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中學學習。1956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1960年至1984年任北京大學法律系助教、講師、系副主任。1984年至198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1985年至1986年任北京大學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86年至1993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北京市僑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89年12月至1994年6月任第四屆全國僑聯副主席。1992年12月當選為致公黨第十屆中央副主席。1993年至1995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1994年6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僑聯副主席。1995年6月,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上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1997年11月當選為致公黨第十一屆中央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9年7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華僑委員會副主任。`枑
帕巴拉·格列朗杰 (1940.2-)
西康理化(今四川理塘)人。藏族。大學文化。1942年被認定為昌都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圖克圖。1950年昌都解放后,任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一副主任。
1952年-1956年在色拉寺學經,獲格西學位。1956年-1959年任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常委、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9年后歷任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昌都行署專員,西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西藏自治區第三至五屆政協副主席,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西藏自治區第四、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三至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西藏分會名譽會長、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1993年1月當選為西藏自治區第六屆政協主席。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3年10月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8年5月當選為西藏自治區第七屆政協主席。是第二、三、四、五、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西藏)。
季方
(1890.4-1987.12.17)
江蘇海門人。曾在江蘇陸軍小學、陸軍第四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3年任李烈鈞部警衛營營長,參加討袁。1921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國民黨。1924年到黃埔軍校任特別官佐。北伐戰爭時任北伐軍總政治部上校組織科長,二十二師黨代表,總政治部中將指揮。1930年在上海參與建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當選為中央干部會干事。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指導員。1940年進入蘇北解放區,歷任新四軍蘇中第四軍分區司令員,蘇中行署主任,蘇皖邊區政府副主席。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解放軍官教導總團團長。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后,歷任交通部副部長,江蘇省副省長,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兼秘書長、主席,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二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87年12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8歲。
周光召 (1929.5-)
湖南長沙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一年后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1年畢業后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1954年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1954年8月參加工作,任北京大學物理系講師。1957年-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中級研究員。1961年-1964年任核工業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第二機械工業部九院研究所所長。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后改稱中科院院士)。1982年后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87年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988年任“陳嘉庚基金會”理事長。1991年5月當選為第四屆中國科協副主席。1992年4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3年8月任中國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主任并當選為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副主席。1995年至1999年1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6年5月當選為第五屆中國科協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歷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國際物理學聯合會副主席,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協會名譽主席。1998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第十二至十五屆中央委員。
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并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幅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
與合作者一起,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4年3月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國爵士勛章”,同月被授予蒙古科學院外藉院士稱號和榮譽證書。
1994年8月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中國杰出科學家”獎。1994年10月被授予羅馬尼亞科學院外藉院士榮譽稱號。1994年11月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先與合作者一起,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4年3月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國爵士勛章”,同月被授予蒙古科學院外藉院士稱號和榮譽證書。
1994年8月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中國杰出科學家”獎。1994年10月被授予羅馬尼亞科學院外藉院士榮譽稱號。1994年11月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后被美國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歐洲科學院、蒙古科學院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1995年1月11日被香港大學授予科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10月29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周光召科學技術基金會在長沙成立。1996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觀測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周光召星”。1998年12月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撰有:《極化粒子反應的相對理論》、《膺軸矢流部分守恒》、《靜質量為零的極化核子的反應》等論文八十余篇。
妻子:鄭愛琴。
周谷城 (1898.9-1996.11.10)
湖南益陽人。1921年畢業于北京高等師范英語部,同年回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任英文教員。1926年任湖南農民協會顧問兼省農民運動講習所講師。1927年到武漢全國農民協會任宣傳干事,同年到上海,為上海商務印書館《教育雜志》、《民鋒雜志》、《東方雜志》等撰稿,并在中國公學兼課。1930年后任中山大學教授兼社會學系主任。1933年后,任暨南大學教授兼歷史社會學系主任。1942年后,任復旦大學教授,曾兼任歷史學系主任和教務長。1949年參加全國政協一次會議。1979年后歷任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執行主席,農工民主黨第八、九屆中央副主席兼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第三、四屆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民主黨第九屆中央主席、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理事會副理事長,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1987年任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1988年任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屆中央名譽主席,中華詩詞學會會長。1989年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名譽顧問。1991年5月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1992年12月被推舉為農工民主黨第十一屆中央名譽主席。是全國人大第一、二、三、五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著有《中國社會史論》、《中國通史》、《中國政治史》、《世界通史》、《中國史學之進化》等。
1996年11月10日在上海逝世, 享年99歲。
周叔(弓+山[在上]又[在下]) (1891.7-1984)
安徽東至人,生于江蘇揚州。1919年隨叔父在青島創辦華新紗廠,任專務董事。后歷任唐山華新紗廠經理,天津華新紗廠經理,啟新洋灰公司協理、總經理,灤州礦務局、耀華玻璃公司、江南水泥廠董事。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強買唐山、天津兩地華新紗廠后,因拒絕和日方合作而離職。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后,歷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天津市工商聯主委,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副市長,天津市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董事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一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一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2年-1982年,將其收藏的大量珍貴文物圖書全部捐獻給國家。
1984年2月14日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