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提升逼企業升級轉型,向高端產業進軍
漲工資工人喜出望外
“我加薪了,幅度高達30%,從沒這樣爽過,簡直是破天荒,老板真好。”何國群,廣東連州人,在美的集團屬下的廚房電器生產部負責現場工藝,即專門指導新員工生產的高級工人。上月,他剛加了工資,目前月收入已超過3000元。
說起加薪,何國群開心得合不攏嘴。據他說,這是他工作六年來加薪幅度最大的一次,一下子加了600元。不僅他加了薪,連老婆也加了薪,雖然加薪幅度沒他高,但也加了300多元。現在,他們一家子月收入超過5000元。何國群準備在順德供一套一廳兩房,名正言順地做一個順德人。
何國群打電話問了幾十個老鄉,看他們加工資沒有。“80%都加工資了,最低的5%,加薪幅度最高的70%,是一個在順德家具廠干的老鄉,雕花很厲害,月工資超過5000元。”據說,家具廠老板還答應這位老鄉增加年終獎,包括加班費,估計年收入接近10萬元。
“加薪也不是人人順利的。”何國群透露,也有老鄉一開始沒能加到工資,于是回廠跟老板吵,說老鄉們都加工資了,而且政府也調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不加薪,就辭職。老板迫于無奈,也就加了,但這種被迫式加薪,幅度一般很低,也就5%-10%左右。
減利潤老板憂心忡忡
“政府的最低工資標準,根本無法實施,按此標準,根本找不到工人,而且最低工資標準一提高,聰明的工人馬上就吵著要加薪。今年工資這樣一漲,我的利潤肯定沒了10%。”在廣州東圃開服裝廠的林猛,為最近的“加薪潮”傷透了腦筋。
林猛說,今年以來,工人的平均工資增加了30%多,其營業額才增加兩成不到,工資增幅已經超過營業額增幅。林猛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開一個口袋是一元幾角錢,上一個衣領不到2元,現在開口袋起碼2元,上一個衣領3元錢,如果加上車衣、上紐扣、燙衣服,以及管理員薪酬,一件衣服光是人力成本就要30多元,比以前增加了十多元。
“這對于毛利率很低的服裝業來說,可不是小數目。”林猛說,他們的工人全部來自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現在這些地方的制造業也慢慢上來,必須有一定誘惑力的工資才能吸引好的工人和服裝設計師到廣州干活。據悉,他們廠有一定技術的工人工資都在3000元以上,如果是設計師更是天文數字,動輒幾萬元,甚至是10萬元,而且還要每年給予一定幅度的加薪。
“好在我們是自有品牌,走高檔路線,所以加這點工資,我們還能承受得了。”林猛說,如果是代工企業,麻煩就更大。
東莞一家生產塑料的代工企業老總告訴記者:“最低工資提高對我們這樣的代工企業影響是相當大的。加薪之后,基本上侵蝕掉0.5%的利潤,而我們凈利潤只有1.5%。”據了解,這些代工企業如今絕大多數利潤率不超過10%,電子制造服務業平均毛利率自2006年的6.2%驟降到如今不足3%,而凈利潤則不到1%。
調查 本土企業加薪更豪氣
羊城晚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這次“加薪潮”波及的企業超過六成。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用工荒”,將近70%的企業被迫或無奈地加薪,但也有近30%的企業是主動加薪。
有一個現象頗耐人尋味:本土企業加薪主動性超過外企,自主品牌企業加薪幅度超過代工企業,內需型企業加薪風氣好于外向型企業,大集團出手比小企業闊綽。從地區分布來看,廣州本土企業加薪幅度相對較大,其次是佛山、中山、珠海,外資企業相對集中的東莞相對吝嗇,加薪幅度較低。
為何“加薪風暴”也內外有別?中山市經信局的黃調研員一語中的,本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他們更注重人文關懷,更看重未來的發展空間,所以有利于企業發展的,高薪也無所謂。不像一些代工企業,哪里便宜去哪里。
近日,記者走訪美的,充分感覺到大集團的“大手筆”。記者了解到,美的工人的工資早就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線,新員工也有1800元,熟練老工人普遍接近3000元。該集團董事、副總裁黃曉明告訴記者,中國“人口紅利”逐漸衰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企業如果還靠當年那種粗放式、低效率去市場競爭,是難以有大發展的。
“美的一直嘗試在走高附加值的道路,不僅產品技術要高,工人的附加值也要高,高薪養人,環境留人。”黃曉明透露,美的正在和政府一起推動探索給員工建福利性住房,計劃明年下半年可建成,預計將有1.5萬員工可以享受這種福利。(馬勇)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