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下個月,可能40%的鋼廠要面臨虧損。”鞍鋼總經理張曉剛有些擔憂地說。
當前鋼鐵行業正處于矛盾交織的困境中——產能過快增長,鋼材市場供大于求;大小鋼廠數百家,同質化競爭加劇;產業鏈不完整,鐵礦石受制于人……
這一系列的問題,讓中國鋼鐵業舉步維艱。業內人士認為,只有通過推進結構調整,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中國鋼鐵工業才能由大變強,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
產能過剩是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介紹,今年前5個月,我國平均日產粗鋼178.08萬噸,這相當于年產粗鋼6.5億噸的水平。但是,前5個月77戶大中型鋼廠銷售利潤率僅為3.67%,遠低于工業平均盈利6.02%的水平。
“必須堅定信心,下大力氣堅決抑制鋼鐵產能的過快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表示,要通過嚴格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抑制新增產能,除國家已批準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外,2011年底前不再核準、備案任何擴大產能的鋼鐵項目。同時,要對在建和已建成的違法違規項目進行清理查處,堅決制止以任何名義擅自建設鋼鐵項目。
李毅中認為,抑制產能過剩應當和結構調整結合起來。“環渤海5省市鋼鐵產能已達3億噸,一半以上鋼材外銷,渤海灣的環境容量已嚴重超標,但計劃在此地區擴能和在建項目仍然不少。而華南地區凈輸入比例超過50%,粵閩桂南部沿海三省年鋼材輸入量5000萬噸,占該地區需求量的60%以上,產業布局上極不合理。”李毅中說,必須通過調整布局結構,遏制產能過剩地區鋼鐵企業的盲目發展。
中國不但有著驚人的粗鋼產量,鋼廠數目也同樣驚人。鋼鐵本應是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國,鋼廠數量均屈指可數。而中國大小鋼廠竟有800家左右,既有年產幾千萬噸的大鋼廠,也有不少年產幾十萬噸的小鋼廠。
“形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前幾年鋼鐵市場形勢不錯,各地紛紛上馬鋼鐵項目,很多中小鋼廠也沒經過國家審批就建了。”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琳說,“過低的集中度,既造成鋼材市場的無序競爭,也造成進口鐵礦石市場秩序混亂。”
專家認為,要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就必須推進鋼鐵行業結構調整,一方面必須淘汰一部分技術落后的小鋼廠,另一方面必須推進鋼廠之間的兼并重組。
工信部12日公布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則明確規定,2009年粗鋼產量不到100萬噸的普鋼企業,產量不到30萬噸的特鋼企業,都必須按要求進行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應逐步退出鋼鐵生產。
“對于兼并重組,現在市場有壓力,企業有動力,國家有政策。”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視員賈銀松說,“我們從方向上支持跨地區兼并重組,但從現實出發,也鼓勵省內兼并重組。”
李毅中提醒說,推進兼并重組的目的是做大做強,不是通過“拉郎配”把規模搞大。“一麻袋土豆倒出來還是土豆,它也不會變成附加值更高的土豆泥。”李毅中詼諧地說。
而對于當前社會關注度很高的鐵礦石問題,李毅中表示,關鍵是要治內,要通過結構調整,規范進口鐵礦石秩序。一要提高進口鐵礦石經營集中度,改變多頭對外、管理混亂的局面;二要抑制囤積居奇,杜絕高價倒賣;三要加強對進口鐵礦石流向的審核,使進口鐵礦石流向符合《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的鋼鐵企業,限制流向落后企業。
“從下半年開始,我國粗鋼消費已經顯示出高消費、低增長的趨勢,這就決定了今后在國內盲目擴大鋼鐵投資、增加粗鋼產量的發展模式已經沒有出路了。通過結構調整,使鋼鐵企業由注重數量擴張向更加注重品種質量轉變,這是我國鋼鐵工業實現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知名鋼鐵專家、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忠普說。(記者陳玉明、蔡擁軍)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