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近日,“打工皇帝”唐駿深陷“學歷門”。在這個不斷制造神話和不斷毀滅神話的時代,又一個成功人物的光輝形象在公眾心里轟然坍塌。
這場由當事人、媒體和大眾合伙編導演出的鬧劇,反映出大變革時代的中國,崇拜奇跡、渴望奇跡的浮躁和投機取巧心態(tài)的泛濫。
一
近來,唐駿等社會精英頻頻出事,原因究竟何在?
我以為,首要原因在于其自己未能“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見好就收。名利心和虛榮心過度膨脹,使其不但急于成功和成名,而且急于建大功、出大名、成大氣候;盲目的自信和自大,則使其甚至真的相信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理應(yīng)擁有全部世界。
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搞科研,無不講究積累和傳遞。但是,變革時代盛產(chǎn)奇跡。在西方,需要商人和學人苦心積慮,幾代人奮斗幾百年積累起的財富聲譽,在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可能一代人花幾十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些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多出生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沒有接受過像樣的教育和訓練,先天不足,理應(yīng)難有大的造化。但慶幸的是,他們成長在中國現(xiàn)代化的迅猛發(fā)展期,一切遂有了可能。但歸根結(jié)底,他們的“成就”并非完全依靠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努力奮斗獲得,而是很大程度歸因于機遇,歸因于他們采用的手段正當性的缺乏。很不幸,大財富和大名聲的獲得往往以道德的大敗壞為前提。
《小二黑結(jié)婚》中的金旺說得好:“要正經(jīng)除非自己鍋底沒有黑。”可偏偏鍋底有黑的人嘗到了假裝正經(jīng)的甜頭,欲罷不能。假如唐駿打工成功后,低調(diào)做人,而不是一心當“皇帝”,做商界領(lǐng)袖,那為謀取職位曾經(jīng)并不輝煌的一頁,極有可能被徐徐清風輕輕吹過,無跡無痕。只可惜,為了更多地獲得超出自己的能力與成就的榮譽和頭銜,他不得不依靠更多的大話來支撐。
于是,想到當年出身低微的帝王,或編造其母夢與神遇,或杜撰其出生時紫氣充庭、赤光繞室,與今天制造神話的“打工皇帝”有異曲同工之妙。殊不知,吹得越玄,風險也越大。一如林肯所說:“你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是你無法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人!
二
在現(xiàn)階段中國,只要各種媒體蜂擁而上熱炒某人的高大形象和光輝業(yè)績,這個人很可能離倒霉的日子不遠了。
近來,汪暉、唐駿……眾好漢紛紛落馬,雖然不能說“都是媒體惹的禍”,但在一場場聲勢浩大的造神和毀神運動中,確有媒體的一份“貢獻”。在許多情況下,媒體像導演,當事人像演員。唐駿等人完全可以發(fā)出這樣的嘆息:媒體害我!
說起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媒體人絲毫不比唐駿等人遜色。只要眼球,不要追求;只要收視率,不要道德律,是時下許多媒體的共識。媒體不喜歡尋常事、不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媒體更喜歡神話。因此,在缺乏神話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制造神話;在許多時候,“超凡、離奇、荒誕甚至不可思議”成為“有新聞價值”的同義語;媒體遇到唐駿,就像取經(jīng)路上的眾妖精遇到了唐僧,快樂又亢奮。
社會學有個術(shù)語叫“狄德羅效應(yīng)”,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物品后,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yīng)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媒體往往將狄德羅效應(yīng)發(fā)揮到極致:既然學界領(lǐng)袖、商界精英在某一方面獲得巨大成功,那么他們在各個方面必定有超凡之處。如牛人唐駿,必智慧超群、膽識過人、閱歷非凡、關(guān)愛妻兒、回報社會……
因此,目前中國許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多背負著沉重的“道德魔咒”。一旦謊言被戳穿,真相大白于天下時,媒體必定翻臉不認人,拔刀相向、倒戈而伐,昔日英雄的某些污點會被鋪天蓋地地放大,其隱私會被無窮無盡地挖掘并添油加醋,良好形象會在一夜間被徹底顛覆。如今日唐駿,就幾乎成為“弄虛作假、招搖撞騙”的化身。
三
法國社會學家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人們在表面上崇拜偶像,但在潛意識中卻希望打倒偶像。每個人都有一種難以解釋的社會性沖動!
有幾流的民眾就有幾流的精英。媒體熱衷于炒作成功人士的非凡經(jīng)歷,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國社會備受浮躁和功利的誘惑,投機取巧的風氣經(jīng)久不衰,扎實和勤奮似乎不再是美德,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一日成名,一夜暴富”。不正之風已然侵襲到高等學府,近年來,許多高校熱衷拿學術(shù)頭銜去與社會名人聯(lián)姻、獲取社會資源。唐駿就被多所大學聘為教授,甚至還擔任院長。
對于所謂的成功人物,一些民眾的心態(tài)五味雜陳。他們崇拜奇跡,并且渴望奇跡不僅能發(fā)生在成功人士身上;通過追隨成功人士,亦可復制他們的奇跡;但無論哪種形式的成功,畢竟都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對于正在成功路上經(jīng)歷坎坷的人來說,他們對所謂的成功人士,又心懷嫉妒,甚至盼望他們盡早從神壇上跌落。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的確讓人很過癮,卻不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善良的人們不愿意過把癮就死,更希望看到是,獲得褒獎的是那些誠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前進的人,盡管他們很平常。
否則,多少年后,回顧赤縣神州,除了一地雞毛,再也找不到別的,作為今人,該如何向后人交代? (李文)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