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7日發布報告,對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舉措及中國經濟表現給予高度評價。同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0年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指出“對中國經濟仍持謹慎樂觀看法”,表現出作為局內人的冷靜與審慎。
IMF報告指出,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中國政府靈活運用財政與貨幣政策,使中國經濟的復蘇節奏明顯快于其他國家,中國去年全年平均增幅達9.1%。中國政府采取的“迅速、果斷、有效的”政策措施,不僅減輕了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還對本地區及全球經濟產生“顯著且積極的”溢出效應。
基于中國出色的經濟表現,IMF預測中國今年實際增速將達10.5%。央行報告也認為,中國經濟基本面進一步回升向好,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10.3%,未來經濟放緩趨穩的可能性較大。IMF對中國經濟的積極評價和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的現實,都暗含了對未來的樂觀預期。然而,央行在“樂觀”的前面加上“謹慎”二字無疑也是明智的。
應該看到,中國經濟在危機環境中實現較快增長,一個重要因素是強有力的財政政策刺激和信貸擴張,而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是扔掉“拐杖”實現自主增長。IMF報告就指出,合理規劃財政刺激政策和信貸擴張政策的退出次序和進度,并采取進一步措施促使經濟增長方式向私人消費驅動型轉變,對中國仍是一個現實挑戰。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已基本確立,中國經濟政策的重點正由危機應對全面進入“復蘇管理”。如何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鞏固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同時避免因調控失當導致經濟短期內過度波動甚至“二次探底”,中國面臨諸多政策的“兩難”局面。
此外,近期一些突發性內外部不利因素也可能為中國經濟帶來不確定因素。例如,旱澇等重大災情頻發,對經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導致中國經濟外部環境趨于復雜,中國出口訂單減少、成本壓力加大等。央行報告也注意到,盡管經濟運行基本面良好,但當前也出現一些增長放緩的跡象。
IMF的贊揚更多的是對過去的總結和評價,面對波動的世界經濟局勢,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之路并非坦途。由此,也許更應對中國經濟形勢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未雨綢繆,相時而動。 新華社記者 謝鵬
參與互動(0) | 【編輯:梁麗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