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用工荒”,并引發了職工工資大幅上揚。今年以來,以東部地區企業加薪和中西部地區政府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為標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信號”不斷閃現。
面對這一新的經濟現象,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廉價的勞動力競爭優勢還能持續多久?勞動力成本上升會不會影響中國吸引外資?
首先,我們應該理性地認識到,今年以來的“漲薪潮”既是中國勞動力結構變化、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補歷史的欠賬。以珠三角地區為例,那里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期維持10%以上的增長率,企業利潤實現快速增長,但勞動者工資上升的幅度相當小,基本沒有增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為全世界貢獻了物美價廉的產品,而留給自己的,卻是十幾年不變的工資待遇和日漸嚴重的環境問題。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其次,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對于中國經濟影響深遠,是一把“雙刃劍”。從短期來看,工資的上升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空間,這對于僅靠廉價勞動力成本競爭的代工企業來說尤甚。但從長遠看,勞動力成本上升則有助于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降低經濟增長對低級出口和外國投資的過分依賴,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為老百姓帶來更多福祉。
第三,盡管勞動力成本在快速上升,但中國勞動力成本在全球范圍仍具有競爭力。據日本通商白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亞洲國家和地區平均勞動力成本在產品中所占的比例為4%,而中國則為3.5%。這說明盡管中國勞動力成本在快速上漲,但從亞洲的整體水平上來看依然處于較低的位置,且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日本以及韓國、新加坡。另外,中國還有約1.5億剩余勞動力,可隨時進入勞動力市場,在未來10年,中國仍很難出現“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仍然具有很大潛力。
第四,在投資環境評價中,勞動力成本只是投資成本中的一部分。一項針對全球數百家跨國企業的問卷調查反饋表明,吸引跨國企業投資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市場機會、政治風險和法律環境。工資水平排在第五,與工資水平重要性相近的是勞資關系和稅收優惠。另一項針對1500家在華外資企業的調查顯示,為抵消沿海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大多數外資企業仍然選擇繼續向中國內地進行產業轉移。顯而易見,中國在市場的機會、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區域發展的空間、經濟成長性、產業配套、勞動力素質、政治風險和政策法律環境等方面具有整體綜合競爭優勢。在綜合優勢沒有下降的前提下,工人薪資的適當上漲并不會導致外商投資明顯下降。據商務部外資快報統計,今年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3.54億美元,同比增長20.65%。
盡管如此,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國要保持吸引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還需要今后不斷的努力,進一步提高政府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引導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要素質量,擴大市場開放度,不斷提高勞動力素質,以創造更加開放、更加優化的投資環境。(石建勛 本報特約評論員、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