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一次企業家論壇上,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的發言直指當前兩個熱點事件:“巴比”慈善晚宴和房地產調控。
馮侖在發言中認為,做慈善要保證一個良好開端,第一要建立獨立的公益基金會,第二是高度提防慈善行為傷害自由企業制度。對于房地產調控,馮侖稱,政府已經有了史上“最純”的政策,只要堅持這個方向,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呼吁建立公益制度
6年前,中國開始允許建立私募公益基金會時,馮侖和一批企業家發起建立了華夏心臟基金會。“現在這個基金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心臟基金會,”馮侖說。此外,阿拉善環保基金也于2004年由近百名企業家出資成立,是國內最大的環保基金;萬通公司還成立了萬通企業公益基金,同時正在幫助李連杰壹基金規范成一個公募基金。
馮侖認為,在慈善公益問題上,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比蓋茨、巴菲特做得更好。主要原因在于行善早。比爾·蓋茨1975年辦公司,2000年才開設慈善基金會;巴菲特的公司賺錢賺了50年才想起這個事;而中國企業家通常在創辦企業15年甚至10年后就成立了公益基金,目前中國一共800多家公募公益基金會。“在改革開放環境下,掙錢比他們晚,覺悟比他們早,我們完全在道德上優于巴菲特和蓋茨了。”馮侖說。
“如果只是片面強調裸捐,而沒有充分保證私有財產,那么創造財富的動力就會枯竭,我們就會再次陷入貧困;如果我們不是把財富捐給獨立的公益機構,則會走向崩潰,扼殺一切創造性。”
馮侖主張,做慈善要保證一個良好開端,第一要建立獨立的公益基金會,成為社會NGO。美國有12萬只公益基金,這些基金會不可能被政府征用;而中國這800多個基金會絕大多數歸屬政府,“如果(錢)捐到那里去,等于給財政捐款”;第二要高度提防公益慈善行為傷害到自由企業制度。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捐款不會傷害到他們的自由企業制度。“如果中國民營企業家都捐完了,公司成了國企,醞釀的是貪污和浪費,以及不負責任和懶惰。”
在馮侖看來,中國企業家不僅要做公益慈善,還要建立公益制度,保護每個人平等創造財富的基本權利。美國創業者多數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才開始做公益慈善事業,中國現在才30年,剛開始創業就要忙公益慈善,所以中國企業家現階段更應該投身于制度建設。“我們更注重建立一個獨立的公益基金會和科學治理、透明誠信的公益制度,這樣才能保證我們不斷地捐獻,推動社會進步,推動社會公平正義,而不是推動公權力持續往前走,毀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
史上最純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對于當下熱鬧的房地產調控,馮侖也有話說。
“應該說最近這一段政策調控的效率顯現出來了,保障供應越來越多,房價的穩定也達到了,也就是說,過快上漲的勢頭被抑制了。”
但是要警惕“保障”束縛了人才的流動。“中國人的平均首次置業年齡是27歲,政府把這些年輕人的房子都保障起來以后,可能失去更多創業沖動。所謂市場化改革方向,需要人的要素的流動,一旦給年輕人‘保障’了,就失去了流動性,如果因為房貸的問題不去創業,市場活力就沒了,更多的年輕人可能在貧困的環境里終老一生。事實上,過分的保障,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勞動力要素的窒息,所以全世界的市場經濟國家很少有說二十多歲就進入保障的。我們現在的住房政策,把政策的選擇與國家治理改革的方向,以及諸多要素攪和在一起。”
馮侖說,中國目前人均住房面積為28平方米,接近日本的水平,自有產權房超過80%。“房價就是青春期的痘痘,理性的家長是安慰和等待,過了青春期臉自然就光了,出去約會充滿自信;不理性的家長卻認為是腫瘤,帶到醫院做手術,留下傷疤,長大以后留下傷痛。”
“我相信政府已經有了史上最純的政策,只要堅持這個方向,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因為房子失去創業的機會和發展空間,也希望房價不會改變市場發展方向。”馮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記者 陳莉莉 )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