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夢想來到城市的新生代農民工更樂觀、更自信,他們需要城市的包容和成功的機會。人民圖片
他們,是一群從農村走出的“80后”、“90后”;他們,大多懷揣著一個城市夢,希望在這里實現人生價值;他們,渴望融入城市,重視社會保障,維權意識更強。他們中的許多人正逐漸褪去鄉村氣息,從外表到思維都和城里年輕人無異……
他們,被稱作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外出務工農民的主體,占到我國農民工總數的60%。他們的生存現狀如何?有哪些期盼,又有哪些困惑?如何幫助他們真正融入城市?記者日前進行了深入調查。
1
工作——
不僅僅是為生存而打工,更多的是為了夢想而打工,注重個人喜好、工作環境、發展空間、福利待遇,要體面、有尊嚴、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工作
快遞員侯億存只有19歲,來自河北省曲陽縣曉林鄉。侯億存說自己成績不好,又向往外面的世界,高一沒讀完,就去了山西陽泉打工,在那里幫親戚盯個小菜攤。“每天都得在那兒盯著,特別拘束。”去年9月,侯億存拋棄了這份不喜歡的工作,來到北京干快遞。每天騎著載滿包裹的電動車奔波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外人覺得辛苦,侯億存卻很喜歡:“這一行自由啊,而且每天接觸不同的人,能學到不少東西。”
侯億存住在東五環的管莊附近,離他的工作片區有20公里。公司規定每天早晨7點半打卡上班,下午5點下班,可同事們一般都會干到6點以后。“多送一份快遞就能多掙錢哪。”最忙時侯億存一天送了200多個件,晚上10點才收工。侯億存最初的月工資只有1200元,月底一盤點,就剩下100元。“差不多全花在吃飯上了。”現在,小侯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21歲的香玉身材高挑,容貌秀麗,頭發整齊地梳在腦后,臉上還畫著淡淡的妝。她是一家連鎖足療店的足療技師。香玉的家在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初中時因為家境不好輟學到縣城打工。先是給人家當保姆,月收入從100元慢慢漲到150元,最后定格在300元。這之后,香玉的爸爸想讓她跟著開飯店的表姐夫干,她學了3個月廚師后卻選擇離開。“工資太低了,一個月最多才六七百。”香玉還在縣城的酒店和KTV當過服務員、收銀員,工資也不高。想著多賺些錢,香玉離開縣城,在老鄉的介紹下學起了足療技師。
足療技師的收入比較高,但也很辛苦。香玉說,要想保證一個月3000元的收入,平均每天就要做5個客人,每個客人1個半小時,起碼得干滿8小時。一般情況下,足療店上午11點半上班,次日凌晨1點半才下班。由于長期按摩,香玉的手已經有些變形。
在北京一家商場做保安的馮新京15歲就跟著家人搞室內裝修,幾年后卻不想再干了。“灰塵太大,對身體損害特別大。”去年9月,馮新京在網上看到現在這家保安公司的招聘信息,就自己來到北京,經過面試、培訓后上崗。最初馮新京的工資只有1200元,半年后因為人緣好、管理能力強,升任班長,固定工資漲到1500元,再加上獎金,每個月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
小軍是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韓嘉玲長期跟蹤的新生代農民工,她曾經有機會為小軍介紹一份穩定的工作,去某中央事業單位當廚師。但小軍一口回絕:“我不喜歡干廚師”。小軍有自己的喜好,他想做一名出租車司機,為此還去駕校學習了駕駛技術。而小軍的妹妹,則夢想著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韓嘉玲告訴記者,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生存而出門打工的父輩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沒有那么大的生存壓力,大多是為了追逐自己的城市夢而打工。與上一代農民工有活就干、“臟累苦”的工作都能做不同,新生代農民工對工作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喜好、環境、發展空間、福利待遇等。在工作的選擇上,他們不滿足于只是糊口,而是體面、有尊嚴、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工作,這也是他們頻繁換工作的原因之一。采訪中許多新生代農民工表示,平常很少給家里寄錢,“家里也不需要,還不如自己攢著做點小生意呢!”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