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困惑——
就業層次低,不穩定,收入少,保障低,生活成本高,發展空間窄,徘徊在城市邊緣,很難真正融入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新生代農民工大多離開農村多年,對農村和土地已很陌生,回到農村反而不適應。但城市能是他們的家嗎?高企的房價、昂貴的生活成本、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讓他們在城市邊緣徘徊。
李雪前幾天休假回了趟內蒙古老家,“不適應,你看我的臉都過敏了。”李雪其實很矛盾,工作太辛苦時萌生過回家的念頭,可細一想,回去能做什么呢?家鄉發展空間小、收入又低,環境啥的也沒法跟大城市比。
馮新京對初進城的感覺記憶猶新:自卑,走到哪兒都被人瞧不起。可經過10年城市生活的磨礪,馮新京從頭到腳都是自信,身上看不出一絲農村的痕跡。25歲的馮新京談了個女朋友,在服裝市場做導購。兩個人感情不錯,馮新京說要是結婚的話,只能在六環外租房子。“買房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六環外房租400多元一個月,還能承受。”馮新京說。
在一家商場干保潔的朱祥蘭2003年來北京打工,搬了無數次家。“我們住的地方老拆遷,一拆遷就得走。”25歲的朱祥蘭原本和父母一起弄了個早點鋪,每天凌晨兩三點起床蒸包子、打豆漿、熬粥。幾年間先后去過昌平、通州、順義,現在住在機場附近的孫河。上個月,早點鋪所在的地段又被拆遷了,新店面不好找,朱祥蘭就在老鄉的介紹下干起了保潔,工作地點在西二環。每天早晨5點半,朱祥蘭就出門了,晚上9點多才能回到家。
可是,同早出晚歸的辛苦相比,更讓朱祥蘭鬧心的是兒子的教育。兒子今年2歲多,前不久剛送進附近的私立幼兒園,每月收費240元。“住在我們那兒的孩子都上這種私立園。別說村里沒有公立園,就是有咱們也進不去。”朱祥蘭覺得自己就是吃了學歷不高的虧,想讓兒子多讀書、讀好書。可是再過幾年上小學怎么辦?留在北京,就只能上打工子弟學校,教學質量好的公立小學想都不敢想。
一份穩定的工作,也是不少農民工可望而不可即的。
山東臨沂農村的汪小燁大專畢業,在建筑工地上干了2年的水電資料員,每月收入3000元。但他仍希望能夠穩定些,“如果能轉成長期工多好!”23歲的他還沒談過女朋友,“業未立,咋成家呀?我想等工作穩定了再談朋友。”工友劉玉寶和汪小燁的想法一樣,希望幾年后工資高一點、工作穩定一點。
據了解,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參與率低、工資水平總體偏低現象,而與“三低”相對應的,則是“三多”——工傷及職業病多、加班多、勞動爭議多。韓嘉玲表示,農民工最焦慮的是工作,農民工的現狀仍是就業層次低,穩定性差,保障性差,收入低,缺乏職業安全保障。“沒有穩定的就業,導致他們對未來很彷徨。”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