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多座城市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柴油荒”。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在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不少加油站實行限量加油。
通常認為,出現“油荒”的罪魁禍首就是居高不下的國際油價:在進口原油高價的情況下,煉油廠不得不提高成品油的出廠價和批發價格;但由于國家對零售價格進行了嚴格控制,于是就出現了嚴重的“批零倒掛”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賣油呢?
然而,市場諸多看法對這次“柴油荒”卻不以為然。比如,中石化浙江銷售公司新聞發言人王旭東說,三季度特別是到了年底,柴油用量會相對上半年緊張一些,因為9月浙江休漁期結束,沿海用油需求增大,以及金華等以制造業為主的地區,進入國外生產訂單的旺季,這部分生產企業的消費都帶動了部分成品油的用量。此外,9月底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一些地方煉油企業、社會煉油廠由于嚴重虧損,已大幅減產甚至停止生產,導致總體資源投放量減少。
以此來看,說減產導致“柴油荒”的確是一個不錯的理由。但是,話又說回來,油荒問題早已是這幾年司空見慣的事,過去把它說成是油價機制和國際不接軌,造成企業生產巨額虧損。然而如今在實施了新的成品油價格管理機制后,我們的油價在選擇性的國際接軌下,不但油荒沒解決,反而給石油壟斷巨頭貢獻了大量的壟斷利益。可見,價格只不過是石油壟斷巨頭的一張虎皮。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柴油荒”似乎還有一個更加無法撼動的理由——節能減排這個擋箭牌不經意間做了石油巨頭賺取更多利益的幫兇。根據“十一五”規劃,我國單位GDP能耗在5年內必須下降20%。為在今年年底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不少地方紛紛出臺拉閘限電政策。從9月開始,廣西、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對部分企業實施強制性拉閘限電。
行政突擊減排直接導致了地方居民生活受到沖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對此表態,絕不允許個別地區以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為名,采取拉閘限電影響群眾生活的行為。可現在的問題是,雖然解決了居民生活的問題,但是一刀切的行政強制措施使得那些生產效率高的企業受到打壓,而低效率的企業反而收益,不少企業不得不采取自備柴油機發電,這不僅大量消耗了本來就緊張的資源供應,而且使得污染出現反復,與國家節能減排的初衷背道而馳。
拉閘限電產生了連串負面效應。可以看到,拉閘限電令小發電機成了寵兒,各地的發電機一度熱賣,商家看到商機購進大量發電機準備“大賺一把”。而買發電機的,不只是醫院、學校等大單位,相當比例的小門市、小作坊也購置了小功率的發電機。更為嚴重的一個負效應是加劇柴油緊張。如果這個地區、這個企業購置小功率發電機,那個地區、那個企業也購置小功率發電機,這樣推衍開去,中國遍地成為發電小作坊,這到底是節能還是耗能?又何談經濟轉型呢?
其實,不管是減產也好,還是突擊節能減排也罷,老百姓始終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作為消費者,只能是跟著相關利益集團制定的游戲規則走。更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油荒問題,通脹因素也可能會糾纏在一起。中國的通脹在四季度有可能會繼續上沖,而為了抑制通脹這一重中之重,極有可能延遲資源價格改革的步伐。(周子勛)
參與互動(0) | 【編輯: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