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是一次充滿緊張感的會議。
本屆G20峰會尚未啟幕,就已是焦點話題不斷。最能引起爭議和備受關注的,就是美國新一輪定量寬松政策對國際經濟的影響,美國這一開動印鈔機的政策招致各國廣泛批評。而就在此時,中國成為了IMF的“老三”,擁有了更多的發言權,成為G20峰會上無可爭議的主角。
這的確是一次充滿緊張感的會議。這樣的氛圍中,本報記者在現場,捕捉著那些G20上最熱門的話題。
一問:匯率口水戰會否爆發
就在G20首爾峰會進入倒計時8天時,美國新一輪貨幣量化寬松政策掀起了陣陣波瀾,使二十國集團在峰會召開前夕出現了新的重大爭執議題。而在G20內部,則開始呈現1對19的局面。依照路透社記者埃米莉凱澤判斷,這個“1”就是美國。
德國、巴西、南非和中國等國家的政府官員批評美聯儲開動印鈔機貶值美元,推升大宗商品價格,驅動熱錢流入新興市場。奧巴馬回應說,世界需要美國經濟恢復健康,而美國經濟需要更強勁出口。據資深人士評論,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G20韓國首爾峰會之際,可能需要使出渾身解數,應對各方批評,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采取的新一輪6000億美元定量寬松政策辯護。
盡管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上個月底說過,歐盟將在韓國G20峰會上推動各國避免“匯率戰”。但眼下看來,匯率戰似乎是個繞不過的話題,盡管這并不是韓國期待看到的局面。
如果各國首腦因匯率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作為主席國的韓國將陷入尷尬境地。G20峰會日程只有兩天,如果在匯率糾紛上浪費寶貴的時間,實在令人遺憾。因為這會導致全球金融安全系統、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綠色增長等有可能開啟世界經濟新紀元的重要議題被拋到九霄云外。當然,如果能夠達成解決匯率矛盾的“首爾共識”,當然令人欣慰,但這種可能性很小。
二問:新興經濟體如何提升話語權
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胡錦濤主席近期談到中國對首爾峰會的期望時指出,峰會應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加強國際金融市場監管,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峰會在即,中國意外收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顆糖,IMF總裁卡恩5日宣布,IMF執行董事會當天通過了份額改革方案。IMF此番改革,中國的投票權大幅提升,一舉坐上第三把交椅,投票權從3.65%升至6.07%,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后,中國得到了更大的話語權。
這塊糖到底是甜蜜怡人還是糖衣炮彈,尚待觀察。但焦點背后鐵的事實是:IMF的主導權依然牢牢掌握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中。
不過近年來,中國成為G20峰會上無可爭議的主角。“對中國而言,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準確的國際定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是一個兼具雙重身份的國家,既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在具體利益層面與發達國家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因此,中國的合理定位應是新興經濟體中力量相對強大、地位不斷上升的一員。從短期來看,中國仍需承認現存國際秩序的合法性,并要求實現漸進和均衡的改革;從長期來看,中國將會和其他經濟體共同塑造新的更加平等的國家秩序。
在外交部日前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振民表示,中方愿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首爾峰會實現四個目標:一是推動各成員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鞏固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二是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加強國際金融市場監管,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三是推動解決南北發展不平衡,為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政治支持;四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實現發展回合目標。
三問:抱團取暖的凝聚力會瓦解嗎
曾記得G20匹茲堡峰會發表的《領導人聲明》曾作出六大承諾,強調“三不”:不設置新的投資或貿易壁壘,不采取任何新的出口限制措施,不實行任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出口刺激措施。而如今看來,這些似乎逐漸成為泡影。
眼下,各國財政金融政策分歧漸顯、全球匯率摩擦增多、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日漸濃重,有金融分析人士將其描述為“從危機時代的眾志成城到后危機時代的心猿意馬”。不久前,印度總理辛格對二十國集團凝聚力日漸消退表示出深切擔憂。
在G20首爾峰會召開前夕,美日兩國多次發出信號,擬將中國稀土議題提交G20。有評論人士表示,如果中國稀土問題被提交G20,這表明以美日為代表的私利開始“入侵”G20,G20有可能成為少數利益集團謀利的工具。
G20峰會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對金融危機這一特殊事件的產物,如果今后缺少了這一外部壓力,G20的制度凝聚力有可能下降,喪失“危機時代”的號召力。新興經濟體之間由于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方面的重大差異,再加上自身利益訴求和制度偏好分歧不小,這也可能進一步加劇G20的制度失效。
于是,如何捍衛二十國集團的凝聚力,G20會走向何方,也成為匯聚首爾的各國媒體記者熱議的話題之一。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5日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二十國集團成員需要繼續保持同舟共濟的精神,某些人“未過河就想拆橋”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中國的表態不知道能引起多少共鳴?首席記者 羅凰鳳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