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厚望的二十國集團(G20),如何切實有效地破除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怪圈”,已是一個既尷尬又棘手的難題。
令人“疑惑”的是,一面是G20全體成員一致高調認為應該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一面卻是G20的某些成員針對別國特別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和欠發達國家頻繁發動反傾銷、反補貼征稅或調查行動。
以“跨越危機攜手成長”為主題G20首爾峰會定于11日至12日召開,領導人們將圍繞匯率、全球金融安全網、國際金融組織改革和發展四大主要議題展開討論。
北京的分析人士表示,鑒于當前國際貿易摩擦持續加劇,并正從紡織服裝等低附加值產業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迅速蔓延,正從具體產品層面向產業政策、匯率制度等宏觀層面升級擴散,首爾峰會也必將涉及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激烈討論。
不久前結束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表的《聯合公報》表示,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致力于減少貿易壁壘。
實際上,自2008年11月以來已先后在華盛頓、倫敦、匹茲堡、多倫多舉行的四次G20峰會,無一不觸及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討論,與會各方都聲明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
今年6月份舉行的G20多倫多峰會還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制定了具體時間表:承諾在下一個3年里,即至2013年底,不提高投資和貿易壁壘,不設置新壁壘,不設置新的出口限制,不施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出口刺激措施,并承諾糾正任何此類措施。
然而,實際的情況卻一再令人失望: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一己私利,公然違背G20峰會精神和自己的動聽諾言,大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而且手段翻新、花樣百出,將矛頭主要指向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使后者深受其害。
例如,就在多倫多峰會閉幕后不久,反對貿易保護的誓言余音未了,歐盟就迫不及待地對中國數據卡同時發起反傾銷及保障措施調查,涉案金額約41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所謂貿易救濟調查。
美國則分別在10月15和28日,相繼宣布啟動對中國涉及清潔能源的法律、政策和做法進行“301調查”,及對中國產的特殊鋁制品征收59.31%的“懲罰性關稅”。美國還變本加厲地施壓中國讓人民幣快速大幅升值,減少貿易順差,將經常項目收支順差“控制在可持續的水平”。
據全球貿易監測分析中心(GTA)的最新研究統計,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包括一些G20成員在內的世界各國陸續出臺了超過500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中100多項就誕生在6月底多倫多峰會之后的最近四個月。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首當其沖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一季度,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就達19起,涉案金額11.9億美元,同比增長達93.5%。
其實,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美日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誰也不輕松,都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爬出泥沼。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宿景祥表示,貿易保護主義的實質是“以鄰為壑”,為求自保,并把“禍水”引向他國,但是,在全球化時代,由于各經濟體之間聯系緊密、相互依存,目光短淺的自利之舉終將會使始作俑者不得其益、反受其害。
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也警告說,貿易保護主義不但不會提升優化本國的經濟運行結構和效率,還可能導致連鎖反應,引發世界經濟“二次探底”。
眾所周知,G20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應時而生的,并歷史性地取代了G7,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當時,G20各主要成員國表現出難得的合作精神,共同應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
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G20的工作重心已從如何應對危機轉向如何鞏固世界經濟復蘇,規劃全球長期協調合作機制,但是,曾經患難與共的與會各方在政策協調、扭轉全球失衡、國際機構改革、金融監管等諸多問題上開始明顯出現迥異的觀點和立場。
分析人士表示,G20首爾峰會似乎面臨著兩種抉擇:一種是,精心謀劃全球經濟更快復蘇,確立國際金融監管體系,擴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表達權,有效阻遏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另一種則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短視于自身利益,舍棄協作,把矛頭進一步指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燃起“貨幣戰爭”,進一步推行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接受韓國媒體聯合書面采訪時表示,二十國集團一是要繼續發揚同舟共濟精神,二是要切實落實歷次峰會承諾,三是要為世界經濟增長營造良好環境。
正如帕斯卡爾·拉米所說,G20合作重點應是如何繼續保持團結一致,解決引發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根本問題,鞏固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但據中國商務部對今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的分析,今年美歐等國短期內難以真正取消對中國出口的不合理限制措施。(記者 李云路 王建華 倪元錦)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專題:G20首爾峰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