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想象,華為無形中承載了中國企業躋身跨國公司俱樂部的夢想。放在大背景下觀察,華為就具備了特殊的標本意義
編者按:
昨日,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在福布斯中文網發表文章,就近日備受關注的華為“接班人”傳聞進行了點評。劉勝軍指出,由于華為極具優勢的企業競爭力,以及華為掌門人任正非的影響力,外界將目光聚集于接班人事件上屬于情理之中。
劉勝軍認為,這一事件背后,反應出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第一代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究竟應該唯賢者是瞻,還是應該舉賢不避親?
在敲定新一代接班人時,亞洲企業普遍受到傳子不傳賢、害怕“外人”奪權等負面文化傳統和觀念的影響。劉勝軍建議,國內企業應學習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挑戰人性弱點”的理念,勇于突破傳統文化瓶頸,以企業百年大計為考量之重。
通過將聯想、宏碁、IBM、方太等企業的做法進行對比分析,劉勝軍指出,在企業接班人的定奪上,無論是子承父業,還是能者上庸者下,關鍵要看治理機制是否透明。只有在透明的管理制度下,企業確定新的接班人才不會有“公司政治”之嫌。
劉勝軍表示,正是由于華為在一定意義上擔負著躋身跨國公司俱樂部的民族厚望,其企業傳承勢必具有標本意義,才會受到廣泛矚目。
以下問文章主要內容。
劉勝軍:
要說華為是最具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恐怕沒人會有異議:華為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491億元,凈利潤183億元;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海外收入占總收入60%;從市場地位看,華為已是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95000多名員工中有43600人(占總數的46%)從事研發,2008至2009年,華為國際專利申請數分別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
不難想象,華為無形中承載了中國企業躋身跨國公司俱樂部的夢想。雖然2010年的財富500強排名中有54家中國企業入選,但是清一色的央企。在INTERBRAND全球100大品牌中,沒有一家中國品牌。中國制造雖然占據全球14%的份額,但卻沒有全球性品牌,已成國人心頭之痛。為尋求突破,TCL海外收購折戟;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雖然堅持了下來,但與宏基躍升全球第二的氣勢相比,難言輕松,否則也不會逼得柳傳志再出江湖;上汽收購韓國雙龍一敗涂地;最近的吉利收購沃爾沃案例,整合之挑戰和風險之大一目了然,所以李書福不厭其煩地重復聲明“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曄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