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條是進出口許可程序條款,要求中國在官方刊物上及時公布,或者向相關國際機構及時通知,與進出口許可程序有關的措施;除另有規定外,對于外國個人、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進出口許可證和配額分配方面,應給予不低于給予其他個人和企業的待遇。
第十一條是規范進出口征稅的條款,要求中國各級主管機關實施或管理的海關規費和費用、增值稅必須符合《關貿總協定》的規定;除另有約定外,中國應取消適用于出口產品的全部稅費;在邊境稅調整方面,對于外國個人、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自加入時起應被給予不低于給予其他個人和企業的待遇。
中國能抗辯什么?
本案中,起訴方引用的證據或者是中國官方公布的法律法規,或者是WTO條約中的具體條款。就訴訟技術而言,如果中國能夠提供證據證明這些法律法規已經失效、不存在、或者與起訴方主張的論點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是對起訴最有效的抗辯。當然,因為這些法律法規門類很多,分不同的層次和效力,在證明時需要分門別類,逐個進行,很復雜。
如果無法有效反駁起訴方的證據,中國還有兩個可以利用的抗辯理由。
一是“環保例外條款”。根據《關貿總協定》(1994)第二十條(g)項,如果中國能證明這些限制措施是保護瀕危自然資源所必須,并且沒有對外國企業歧視性對待;或者稀土資源的開采嚴重破壞環境,并且這種濫采是因為出口監管不力造成的,可以勝訴。
二是“國內生產例外”。 根據《關貿總協定》(1994)第二十條(i)項,如果某種原材料由于政府經濟穩定計劃,其國內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為了保證國內產業生產之必須,可以實施出口限制,只要這種限制不是為了增加出口而保護國內產業,并且在其他成員國之間沒有歧視。
需要指出的是,國內主流媒體一直認為中國稀土的儲量只有世界儲量的30%,卻一度“敞開大門”,供應了國際95%的市場需求,把貴比黃金的資源賣了個“白菜價”。這是我國對稀土出口進行限制的真正原因,是國家策略。但是,訴訟過程中,中國不能以此作為抗辯理由,否則必敗無疑——因為中國在《入世議定書》中有明確的承諾。
勝算多大?
不同于國內訴訟,對WTO訴訟的輸贏很難評判,有時是贏則輸,輸則贏。就本次稀土之訴,筆者認為,對輸贏的評判可以從三個角度考慮。一是訴訟結果本身,二是如何執行裁決,三是本案帶來的國際話語權平衡。如果我們的法律法規和官方文件中有非常明顯的與條約內容和《入世議定書》相悖的地方,專家組裁定部分敗訴是難免的。
不過,在執行階段問題就復雜了。對于敗訴的進口限制措施,可以一次性執行,進口國只要撤銷進口關稅壁壘或者非關稅壁壘就可以了。但對于敗訴的出口限制措施,無法一次性執行,需要出口國落實一系列措施,既包括法律法規的修改,也包括行政措施的實施。這就給出口國很多規避執行的機會。
就稀土而言,即使我們修改了爭議的法律法規,但在稀土資源的開采許可、日常監管和國內分銷方面,中國政府仍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WTO規則無法規范。
由此,訴訟的輸贏已經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限制稀土出口給中國政府帶來了很多國際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西方,平衡了國際利益鏈。
本案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在促使其他國家開采本國稀土資源的同時,提高了中國稀土出口價格,實現物有所值。據報道,美國莫利礦要重啟已經荒廢近20年的加州山口稀土礦,加拿大阿弗龍稀有金屬公司試圖在加拿大西北部開發新礦,澳大利亞Lynas稀土公司和阿拉弗拉公司也在準備開發稀土礦,等等。
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