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G20與APEC兩大重要峰會如此“緊接”具有特殊的“時空”含義,可謂時代潮流與歷史趨勢共同造就,蘊含著國際新秩序的萌動。在后經濟危機時代,打貿易仗或貨幣戰,沒有任何一個贏家,中國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局面,也承諾將做得更多。
坊間有一個說法,在21世紀復雜的政經背景下,大家都關心美國要干什么,而中國又是怎么想的。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如果中國一直是個經濟小國,中國做什么對世界影響不大,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越來越不可小覷,與之同時而來的是世界政治、經濟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也會更大。
G20中的較量
上世紀70年代,美元危機之下的美國推動七國集團成立。隨后20多年間,G7在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發揮著核心作用。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各國經濟遭重創,力不從心的G7主動提出召開G20峰會,于是有了2009年11月的G20華盛頓峰會。
當世界經濟還處在風暴眼中時,華盛頓和倫敦G20峰會推動了各國刺激經濟的力度,聯手進行財政擴張活動,承諾到2010年底推出總額達5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同時維持擴張性貨幣政策,恢復金融系統的正常信貸流。
但當匹茲堡峰會召開時,各種經濟數據呈現出樂觀態勢,各經濟體由于經濟復蘇步伐不一致,G20內部矛盾開始初現。
第五次G20首腦峰會則于11月11日和12日在韓國首爾召開。
僅僅兩年時間,G20的議題似乎被徹底顛覆。G20的議題從金融危機爆發后的貨幣缺口,演變為今朝的貨幣泛濫。
在首爾峰會上,備受聲討的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凸現了G20經濟的難題。美國為了刺激經濟,推行“量化寬松”政策,超額印制美鈔,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操控匯率”的人為手段,其結果是輸出通貨膨脹,令游資沖擊各國市場,對世界經濟復蘇構成威脅,為制造新的經濟泡沫埋下隱患。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需求持續下降,為應對危機和經濟衰退,主要經濟體央行大幅降低基準利率,部分已至零附近,但金融市場風險溢價仍居高不下,信貸市場緊縮嚴重,通常的以短期利率為主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在此特殊情況下,以量化寬松為特點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成為主要中央銀行對抗通貨緊縮、穩定經濟的必要手段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劉元春教授認為,美國目前這種貨幣政策的關鍵問題是美元持續走弱的趨勢被加強,進一步鞏固了通脹預期。而我們看得見的是,美元持續走低,印度、中國、巴西成為主要流入地,這種大進大出的模式將會對我國經濟穩定產生很大沖擊。劉元春認為,中國目前能夠采取的措施,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外來資金流動的監管,特別是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另外,也要管理好外匯儲備所引發的流動性增長的對沖,對資金合理的引導,管理好國內一些資本流動性回收的速度以減少資本獲利的區間,控制好人民幣的升值步伐,增加熱錢套利的成本。
在G20峰會上,與貨幣相關的問題也成為受各國關注的一大焦點?首爾峰會就匯率政策與協調提出四項建議,這些建議明確了20國集團韓國慶州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成果,緩解了人們對“貨幣戰”的擔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實行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后,人們對熱錢沖擊國際金融市場擔心加劇,峰會特別指出對此應保持警惕,減少其可能帶給新興經濟體的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中方的立場也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特別是東盟國家:泰國、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都在會上肯定中國貢獻。
“自由貿易”是否是神話
另一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第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4日在日本橫濱閉幕。盡管20國集團峰會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發生過爭拗,在日本橫濱出席APEC會議的中、美、日領袖都承諾推動自由貿易。與會領袖發表名為《橫濱愿景》的閉幕宣言,誓言將朝向自由貿易邁進,并最終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目標。
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并非始自今年。早在2006年的越南河內峰會上,美國就率先提出這個構想,以整合亞太地區的多項雙邊和區域貿易協議。2009年12月11日召開的APEC峰會“領袖宣言”中也表明,將持續研究成立亞太自貿區的可行性。亞太自貿區一旦成立,這個區域的貿易往來將占全球貿易量的44%,國內生產總值更占全球經濟的一半以上。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專題:G20首爾峰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