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僅穩定了本國經濟增長,也讓其他經濟體分享了中國成長的機會
11日,來自86個國家的2000多位各界名流聚首天津,參加2012夏季達沃斯論壇。經濟放緩,中國能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穩定器”,轉型“陣痛”中的中國企業如何破繭化蝶,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
●尋求突圍:
經濟放緩需重塑發展模式
年銷售額規模從1.8億美元至3000億美元不等,近半數為私營企業,超過五分之一的企業一半收入來自海外……
全球頂級咨詢公司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11日在達沃斯論壇發布報告,50家中國全球領軍型企業正在高速增長,并迅速實現全球化發展,但他們面對的挑戰也更加嚴峻。
一些中國領先的產業競爭力,仍大多與勞動力低成本連在一起。隨著勞動力以及其他投入成本逐漸上升,中國的成本優勢日益萎縮。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論壇上說:“中國由制造業大國走向強國必須發展高端產業,一是占據產品的高端,二是占據產業鏈條的高端。”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以及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進程,這些都對中國制造業形成了強大的挑戰。
“盡管世界經濟在過去幾年持續低迷,中國經濟增速也在減緩,但危機中中國實施了穩增長促消費的一系列計劃,不僅穩定了本國經濟增長,也讓其他一些經濟體分享了中國成長的機會,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首席執行總裁比爾克納在論壇上表示。
●破解“發展焦慮”:
轉型是“陣痛”更是契機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穩增長”會否再走“經濟減速—政策刺激—投資過熱—宏觀調控—經濟減速”的老路?這是達沃斯論壇一些嘉賓擔憂的一大問題。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30多年,每當速度放緩,就會引發‘發展焦慮’。其實,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速度,而是結構。”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議題組組長佟家棟說。
佟家棟認為,對經濟放緩的“中國式焦慮”,主要是轉型“陣痛”:如何擺脫長期形成的政策和投資依賴,重塑經濟結構,解決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考驗著政府和企業家。
最新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的排名在經過5年的穩定上升后,今年下降了三個位次,排行第29位。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這之中既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是中國主動調速換擋的結果。”
“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政府近期啟動了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已確定了鐵路、節能環保、農村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教育衛生、信息化等領域的項目。對新一輪的中央地方投資熱潮,市場給予密切關注。
●走出陰霾:
尋求增長和可持續的平衡點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反復強調,“未來的經濟發展,不應只重速度,更應關注增長效率,這是一個經濟體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與一些成熟經濟體相比,我國消費與投資失衡的情況仍較嚴重。培養和拓展新的內需空間,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是當務之急。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0%,從長期看,現代通訊業等將有很多新的商機。”阿爾卡特朗訊亞太區總裁辛睿杰說。
2008年以來,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經濟增速持續超過東部地區。現代農業、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一批大型項目正向這些地區流動。“未來中西部將是中國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李稻葵說。
權威人士預測,從現在到2030年,新能源的消費需求將比現在增長6到7倍。要滿足全世界人口的能源消費需求,不僅要加大對傳統能源的投資,還需加大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據新華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