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球合作機制和平臺 克服抗疫鴻溝
中新網北京5月31日電 (陳婧)在抗擊疫情和穩定恢復經濟的雙重挑戰面前,面向未來,進行全球衛生合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成為國際社會對后疫情時代越來越清晰的共識。
面對疫苗分配嚴重不均,世界該怎么辦?未來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健康安全的國家合作機制應當如何建立和完善?
在5月29日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春季會議的“全球抗疫合作: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分論壇上,眾位專家學者圍繞相關議題進行了探討。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毓輝認為,盡管新冠疫苗已經研發成功,很多國家也已經摸索出了有效的防疫方法,但全球疫情防控仍面臨挑戰。其中,有病毒變異的問題,有很多國家過早放開管控的問題,有疫苗分配不公平問題。
張毓輝認為,這些問題的核心代表了全球衛生治理體系存在著不足和短板,而若沒有進一步的全球合作,“很難有把握地說在幾個月內如何控制疫情。”
張毓輝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數據表示,2020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全球GDP累計損失將超過12萬億美元,而這幾乎是近十幾年以來所有傳染病帶來損失總和的6到7倍。
在促進健康可持續方面,新開發銀行全球衛生高級顧問埃尼斯·巴里斯認為,要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務實的合作,而且我們要去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因為其是在全球衛生健康中起到非常關鍵作用的機構。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全球的平臺和機制,更加有效地進行像疫苗這樣的公共產品的分發和分配。”埃尼斯·巴里斯說。
IFF首席經濟學家、亞洲開發銀行前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指出,“我們需要這樣的一個全球機制來確保價格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可以承受的,而且對于生產者來說也是可以持續發展的。所以,我們需要在發展中國家建立生產疫苗的合資企業。”
此外,中國疾控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也提及,除了疫苗,不要忘了還有一些非醫藥性的干預手段。比如要使洗手和戴口罩成為后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人們必須要攜手合作。
“在專業的層面,在社會的層面,在政府的層面,都要攜手合作才行。”董小平說。
在合作創新科研方面,巴西聯邦議員、巴西前衛生部長亞歷山大·帕迪略盛贊了中國對巴西的幫助,并表示,巴西人民使用的疫苗中有80%以上都是由中國政府、中國企業和大學與巴西疫苗生產機構之間雙邊合作的結果。
莊巨忠認為,從中短期上看,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需要分享自己所儲備的疫苗,來幫助欠發達國家。長遠來看,要想克服這種疫苗的鴻溝,有一些措施是需要考慮的。比如,放棄新冠疫苗的知識產權,至少在疫情期間要放棄。這樣的話有更多的生產企業可以生產疫苗,有了足夠多的供應就能夠降低疫苗的成本。
同時,莊巨忠強調,低收入國家需要擴大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管理上也需有待加強。他們需要多邊發展金融機構,像世行、亞開行、亞投行和開發銀行的支持。
在維護全球的衛生安全方面,IFF聯合主席、第5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韓國前總理韓升洙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期間,人類社會正進行深刻的轉型。新冠病毒在此時出現,使得各國能夠應用新興的技術以及更加科學和有效的方法來應對疫情。
韓升洙所說的“科學和有效的方法”是指,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有效工具進行國際合作,應對疫情。“有一些技術平臺,可以產生一些數字化證書,這些證書能夠提供給那些核酸檢測為陰性,或是已經獲得疫苗接種的公民。我們也能夠將在醫院獲得的核酸檢測結果加入到人們的出行證書之上。這樣的一些數字出行證書可以幫助政府和國家各界來更好預防疫情的傳播。”
IFF理事、新西蘭前總理希普利也提及,未來可以設置“疫苗護照”,比如航空公司的航班不允許沒有打疫苗的人登機,國家不允許沒有打疫苗的人入境等,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找到更多的策略,一直到最終疫苗接種率能夠達到有效水平。(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