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蘇州:智慧太倉港,讓工作更高效
中新網蘇州8月18日電 (吳家駒)酷暑下的蘇州太倉港,車輛來來往往,岸橋起起落落,一切正在井然有序地進行,但有趣的是,整個碼頭卻看不到多少人。

箭與弦的交匯處
太倉港位于長江入海口南岸,地處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擁有38.8公里黃金岸線、-12.5米深水航道。太倉正和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部經理徐寧龍表示,太倉港是江尾海頭,如果把長江比作箭,我國海岸線比作弦,那太倉港就處于二者的交匯處。
2021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703.8萬標箱,居全國第8,全球第25位,貨物吞吐量完成2.43億噸。2022年上半年,太倉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77.4萬標箱,集裝箱吞吐量日均保持在2萬標箱左右,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8億噸。
據介紹,截至2021年底,從太倉港進出口的外貿企業擴大至28個省(市)、超4000家企業;集聚200余家規模企業,其中26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6個,30家美資企業在港區總計投資36個項目,23家央企、國企在港區投資項目39個,形成了中央企業、歐美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三大特色集群。

“智慧”的自動化碼頭
近年來,太倉港通過科技賦能打造智慧港口,讓工作更高效了。
太倉港集裝箱四期碼頭是全國內河及長江流域首個堆場自動化碼頭,于2018年4月開工建設,2021年6月28日啟用投產,總投資42億元。碼頭岸線長1292米,共建設4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水工結構按靠泊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設計,年集裝箱通過能力200萬標箱。
該碼頭有哪些自動化的案例?徐寧龍表示,四期碼頭設計配置15臺無人雙懸臂梁自動化軌道吊,軌道吊通過AR和人工智能技術可自動識別集卡位置進行裝卸操作,可實現減少設備作業人員約70%,提高提升作業效率20%。
同時,在所有岸橋中,有1臺可實現遠程控制進行裝卸作業,其余岸橋則預留了遠控接口,為后續岸橋自動化作業提供了硬件支撐,等遠控技術磨合好之后,該技術將進一步推廣。
此外,四期碼頭配置了10臺電動集卡、20臺LNG燃氣集卡以及智能照明系統,為打造綠色低碳碼頭提供了重要支撐。

“像玩游戲一樣”遠程操作
在太倉港,一名橋吊司機向中新財經展示了橋吊遠控臺,只見司機師傅神態輕松,熟練地操作著眼前的設備。
徐寧龍介紹,過去司機需要在距離地面40、50米的駕駛室操作,而如今司機們可以“像玩游戲一樣”通過幾塊屏幕觀察現場,然后遠程控制岸橋完成裝卸作業,這大大改善了司機們的工作環境。尤其在夏天,可以讓司機們免于在高溫中室外工作。同時在司機的操作過程中,也有一部分是可以通過自動化去做的。
徐寧龍還表示,遠程控制在資金方面也有很大的節省。以前軌道吊機都是一人一車、一人一機的模式,15臺吊機需要15名司機操作,現在實現“一對多”或“多對多”遠程操作,只需要3個人在后方操作。(完)

- 專題: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08:14:58
- 2025年04月02日 14:23:48
- 2025年04月02日 12:12:18
- 2025年04月02日 11:59:53
- 2025年04月02日 1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