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各地爭先拼經濟
春節后復工的前兩天,多地發力穩投資,一批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雄安新區、河南省、陜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廣東省等多地在春節復工后密集舉行重大項目開工儀式,或是發布2023年重大項目計劃,力爭實現“開門紅”。在各地眾多開工項目中,基礎設施和向高精尖傾斜仍是“大頭”,智慧城市建設也逐步出現在各大城市的規劃之中。
專家分析指出,重大項目屬于政府投資,各地爭先密集開工,一來可以在短時間內為相關企業帶來訂單,增加收益,進而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二來彰顯了我國經濟的韌性,表明了今年我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決心。
比往年提前
春節過后,一直是各地陸續開始舉辦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儀式的時間,今年開始得尤其早。
1月28日,節后復工第一天,雄安新區在啟動區舉行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集中開工項目43個,總投資416億元,涵蓋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智能城市等方面;同一天,陜西省寶雞市集中開工項目67個,總投資417億元,涵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新技術產能等方面,將持續放大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增量和貢獻。
1月29日,廣東省深圳市舉行2023年首批重大項目開工儀式,新開工項目266個,總投資約3295.3億元,2023年度計劃投資約535.6億元。
部分省市在開工儀式上透露了重點項目名單。1月28日,在陜西省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上,總投資140億元的寶雞鳳翔區西鳳酒10萬噸優質基酒生產及配套項目成為最大亮點;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公布包括大鵬新區檔案館·方志館建設工程、大鵬新區優質產業空間試點項目在內的10個項目,總投資64億元,其中鵬美花園項目總投資20億元。
在投資額度上,部分地區今年計劃投資額度明顯提升。如陜西省一季度795個省市重點項目開工,總投資5646億元,同比增長26.3%,年度投資2277億元,同比增長21.6%;成都市政府1月28日發布的2023年1號文件《成都市2023年重點項目計劃》顯示,全市擬編列重點項目共900個,年度計劃投資3511.8億元,較2022年增加36.9億元。
“老大哥”和“新生代”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基礎設施和向高精尖傾斜仍然是各地集中開工或計劃今年開工項目的“大頭”。
四川省成都市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表現得尤為搶眼。根據其編列的2023年900個重點項目清單,僅145個重大基礎設施總投資便高達9697.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39.9億元,接近全年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2.44萬億元的一半。其中,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編列火車北站擴能改造配套工程、東西城市軸線(東段)、成自鐵路天府站及配套綜合交通樞紐等項目62個。
優化產業結構,向高精尖傾斜在沿海地區表現得較為突出。根據浙江省日前印發的《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2023年重大項目實施計劃》,浙江將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力爭2023年制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以及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資增速均快于面上投資增速。
“這兩個領域的投資是國家和地方的‘十四五’發展規劃的要求,也是未來發展必然趨勢,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新基建’領域,高精尖項目則是我國科技創新動能轉換的必然要求?!北本┕ど檀髮W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多次提及的“智慧城市”,開始出現在部分省市的重大項目涵蓋領域中。如深圳市首批266個重大開工項目中,產業領域項目96個,項目總投資約1864.2億元,主要包括燕羅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項目、平湖智造園(一期)、前海深港創新產業園等。
洪濤指出,目前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設更多停留在提供民生保障、政務服務、輔助決策三個層面,即使是交通出行,公交牌的智能化都沒有完全覆蓋,在經濟的生產、交換、物配、倉儲、銷售、結算、售后、服務、體驗、文化、體育、醫療、環保、空氣、信息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公眾需求、市場需求、治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需要加快努力補短板。
提信心顯決心
為何各地今年重大項目開工儀式如此提前和密集?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確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后的第一年,各地也已經先后確定了2023年5%左右的經濟發展目標,按照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要求,一是要擴大投資;二是要促進消費。因此兔年春節后迅速開工,是新時代客觀必然的選擇,也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洪濤稱。
就重大項目本身的意義而言,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表示,重大項目屬于政府投資,一來可以在短時間內為相關企業帶來訂單,給企業帶來收益,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二來通過重大工程項目迅速開工建設,可以彰顯我國經濟的韌性,表明今年經濟恢復發展的決心,給市場吃一顆定心丸,提振市場信心。
曾在安徽省2022年第四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上亮相的淮河能源集團潘集電廠相關項目是一個典型的范例。潘集電廠項目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作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第一個核準開工的項目,潘集電廠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83.86萬噸、二氧化硫約25萬噸、氮氧化物約12.6萬噸,每年可實現工業產值30億元以上,上繳稅費約2億元,能有效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和當地稅收。
專項債護航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擴大高質量投資,一直是各地穩增長的關鍵抓手之一。洪濤認為,本輪各地如此有底氣地密集開工多項重大項目,且提高了預期投資額,專項債券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河北省預算報告顯示,該省2023年提前審批專項債額度為1286億元,相比去年增長73.8%。此外,寧波市、青島市、河南省、福建省2023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分別為265億元、319億元、1271億元、933億元,相比去年增長93.4%、54.1%、55%、34.6%。
“作為籌集資金建設專項工程而發行的債券,專項債額度的提高,也給了各地密集開工重大項目的底氣。”洪濤說道。
在專項債之外,為保證重大項目順利進行,洪濤建議,一來需采用穩健的貨幣政策,利用金融手段驅動重點項目投資,如2022年兩次下降銀行準備金率,擴大了10000億元金融流動性等便是可參考的舉措;二來需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在2022年減稅降費緩稅退稅等系列稅收政策給市場讓利4萬億元的基礎上,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促進各類市場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探索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模式創新。
“從春節消費來看,我國消費迅速恢復,從投資來看,我國投資加快進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提出的5%左右的經濟發展目標,應該可以超額完成,也可以高質量地完成。”洪濤稱,“希望社會各界把握機遇,擴大內需,從而保持我國經濟可持續的發展?!?div id="jbgk5hr1" class="ad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