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據產量位居世界第二 專家熱議如何挖掘數據價值
中新網福州4月28日電 (記者 吳濤)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是激活數字經濟的關鍵鑰匙。27日,在以“匯聚數據資源 賦能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據資源分論壇上,來自工信部、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以及企業的專家、代表齊聚福州,共同探索數據價值鏈。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表示,當前,數據作為新型的生產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的方式,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的資源,“未來工信部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持續激發數據資源供給能力;三是大力培育數據應用產業生態。”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認為,要探索、研發、打造以數據為中心的新型計算技術體系的技術路徑和模式,完善從數據本身到數據完整價值鏈的組織支撐體系,促進技術分享和創新突破;探索健全數據產業生態健康發展之策,以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新型數據應用場景開發為牽引,做優做強做大數據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權提出,要完善數據資產登記制度體系,建立資產登記標準流程規范,打造全國統一資產登記平臺;建立健全數據產權體系,構建科學價值評估模型,完善數據交易制度規范;構建收益多級分配機制,健全公共數據收益分配機制,建立分配聯席會議機制。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研究員翟云認為,要建立健全的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積極推動政務數據屬地返還,按需回流數據,利用核查、模型分析、隱私計算等手段,有效支撐地方數據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加快編制國家標準,按照數據共享、數據開放、數據回流等不同業務模式,編制數據服務管理、技術、運營等制度規范。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陸志鵬認為,要以數據金庫和數據元件為基礎、以可信計算和合規措施為支撐,融合原有數據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通過數據空間操作系統和安全治理機制,實現多主體間的數據安全合規、共享流通,構建智能、敏捷的新型基礎設施。
華為中國云業務部數據庫領域總經理李世豪稱,衡量一個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否成功,以目前熱門話題AI為例,有一個關鍵指標就是數字員工到底有多少個,華為的AI技術實現了內部200多個場景應用,釋放了大概1.2萬名數字員工。李世豪還強調,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如何構建安全可信的軟件開發體系。
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稱,隨著數字化轉型進程的不斷加速,數據資源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重要生產力資源,對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將多形態、多載體、多來源和強時效性的數據資源提煉成為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甚至在前沿技術的加持下,塑造個體在信息世界里的數字孿生,成為企業和個人的迫切需求。
中國數據資源體系正在加快建設,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10.5%,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GDP比重提升至41.5%。(完)
- 專題: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