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力促能源轉型 中德如何攜手?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 劉文文)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現,能源轉型成為實現碳中和、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十一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剛剛閉幕,圍繞中德能源轉型合作的探討仍在持續。中德兩國在能源轉型方面存在怎樣的一致性和契合點,有哪些互補與合作空間?為更好推動能源領域合作共贏,兩國應如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近日中新社就這些問題專訪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
肖新建指出,能源問題與應對氣候變化、生態轉型等問題一樣,越來越成為全球性問題,這與能源資源全球分布不一、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不均、能源技術的全球應用差異等息息相關。
當前能源轉型,主要表現為兩個層面的轉型。一是數量轉型,也是綠色低碳化轉型,體現為主導能源品種的轉換。二是技術轉型,也是智能化轉型,體現為能源利用系統模式轉變。
由此他強調,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加強國際合作至關重要。只有充分發揮全球不同國家的能源技術優勢、能源資源稟賦、先進管理理念、知識經驗,促進資源、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動,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實現轉型目標。
“中國一直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參與者、貢獻者,也逐步成為引領者。德國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努力也取得了較大成效。在能源領域,中德有太多合作空間。”他說。
具體來說,德國在清潔能源使用和技術研發方面始終保持全球領先地位,近年來中國在光伏、氫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也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德兩國在能源領域目標一致,加強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將為兩國帶來經濟發展與能源轉型的雙贏成果。
此外,在能效提升方面,中德兩國可以充分利用雙方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共同需求,加強節能減排、提升能源效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在能源產業領域,如智能制造、新的能源技術和業態模式等方面,雙方可加強能源務實合作;在維護全球能源安全方面,中德兩國也具有多方面可探索的合作空間。
近年來,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邁向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兩國在政府間和企業間均開展了良好的能源轉型合作,兩國依托中德能源對話和中德能源轉型項目,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推動在風電、光伏、輸變電設備等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多項務實成果。
為更好地推動能源領域合作共贏,未來兩國應如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在肖新建看來,中國可以借鑒德國的技術研發模式,德國也可借鑒中國能源戰略規劃體系。未來要深化雙邊合作機制,在節能減排、能源效率提升、新能源技術研發應用、氫能等領域,加強兩國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與研發合作,共同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此外,要拓展產業合作。如新能源汽車領域,未來5到10年是汽車產業全面電動化轉型、加速產業融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德兩國應緊抓機遇、攜手同行,不斷推動產業合作提質升級,共同促進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成果惠及兩國民眾,為全球汽車產業低碳治理作出應有貢獻。”他說。(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