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民企壯大“動真格”:政府部門已行動 企業稱輕裝上陣
圓通速遞的自動化轉運“小火車”旁,陳文濤(左一)正在工作。新京報記者 李云琦 攝
立秋不久,晚上八點半,天色已經漸晚,從城區走向順義首都機場方向的高速公路上車輛飛馳,下機場高速后向東北方向前行,各自駛入圓通、順豐、郵政等物流企業所在的物流園區。
“十年前這里什么都沒有”,順義南法信鎮的圓通速遞華北大區京北轉運中心里,自動化分揀快遞的“小火車”飛速運轉著,在京北分揀中心工作了十年的陳文濤,見證了這片土地的發展。
一件件快遞背后,是新興貿易、電子商務、消費多元化、生產自動化等帶來的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亦代表著我國經濟整體發展、貿易增加和營商環境的改善。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到,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為了持續發展壯大民營經濟,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簡稱《意見》)發布,圍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成長等方面提出31條政策措施。
從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到毫不避諱的民營企業發展問題,《意見》發布之時,也意味著民營經濟發展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會。
企業家熱議31條 各級政府已“行動”起來
7月21日下午,北京企聯的一間辦公室里,坐滿了14位來自不同行業的民營企業家或民營企業代表。
這是“民營經濟31條”發布后的第3天。
“朋友圈被刷屏了。”“是啊,好幾個群都活躍起來了,大家都在討論著這個31條。”“可以感受到,政府方面非常希望咱們能夠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咱們在健康成長方面的確非常需要政策支持。”……會議還未開始,陸續抵達的企業家們已經議論紛紛,喜悅之情難以言表。
這是一場聆聽企業家心聲的會議。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企業家聯合會會長張建利表示,“《意見》的學習、落實有個過程,北京企聯愿意和各位民營企業家一起,不斷深化認識,推動《意見》落地落實,我們相信民營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和光明的發展前景。對與會各位提出的問題、希望和建議,北京企聯一定會在歸納匯總的基礎上,原汁原味地上報給政府相關部門。”
與參會的企業家一樣,市場關注最高的就是“民營經濟31條”的政策落地。據貝殼財經記者統計,7月底以來,各地方政府頻頻召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座談會,討論如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如何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成為溝通重點。
“浙江作為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據我了解當地政府部門也正在此前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條例法規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進行研究,準備出臺實際措施。我們過去有一些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可能沒能得到很好的落實,但目前來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已行動起來,是‘動真格’的。”浙商投資研究會會長、西湖書院創始院長兼董事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特邀副會長周德文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現在較大的擔憂在于地方在執行層面可能會鞭長莫及。地方財政近年面臨較大壓力,這可能會導致各地實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時出現“彈藥不足”的局面,不易貫徹落實具體支持措施。在這樣的現狀下,周德文認為地方政府的決心是最重要的,一旦擺正了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的理念,總會能夠有所作為。
具體來看,首先地方政府要著手改善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盡管這幾年民企營商環境相較此前有了長足進步,但依然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以權代法、以行政代替法律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國過去往往按照“正面清單”的理念來管理市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公布,我國開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壓縮了政府在市場準入中的決定權。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市場的完善有賴于法治的完善,應該讓法律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經營的“護身符”。
其次是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雖然這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難題,但還是需要各層政府各個部門實際去推動,這次《意見》對此也著墨較多。目前金融機構融資更傾向流入央國企以及少數規模民企,大量中小民營企業難以受益。如果金融機構對面向民營企業的貸款進行獨立核算、督導,允許一定比例傾斜與試錯,有利于民營企業充裕資金,實現更好發展。
10年突破4000萬戶 民營企業擴容
2012年,陳文濤在朝陽區金盞鄉開了一個麻辣燙店鋪,店鋪附近就是當時圓通速遞的中轉站。彼時,電商飛速發展,金盞鄉中轉站的快件越來越多,看好物流的前景,陳文濤干脆關掉店鋪,加入了圓通速遞。
彼時圓通正迎來發展期,樞紐轉運中心建設成為物流網絡暢通的關鍵。2009年3月,圓通投資3億元,在順義首都國際機場旁,建立起了一個更大的轉運中心——京北轉運中心。
陳文濤回憶稱,“以前這周圍都是荒廢的,幾乎沒有什么大型建筑。”當時分揀中心的工作還需要人工拿著掃碼槍一一分揀,到2018年時引進了全新的自動化分揀系統。
“現在這個(自動分揀設備)又要準備更新了”,圓通京北轉運中心的工作人員沈雁冰告訴記者。
對物流行業的政策支持在不斷細化。2022年,《“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印發出臺,指出要推進聚焦構建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
這期間,物流行業中也同時崛起了韻達股份、申通快遞、順豐控股、德邦股份、等一眾民營企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屬于物流行業的民營企業已經超過30家,其中順豐控股2022年總收入超過2600億元。
“全國各地各部門多措并舉全力保障寄遞企業平穩運行,從落實減免稅政策、保障末端網點運行、維護快遞員合法權益等維度,為快遞物流通暢運輸網絡、平穩健康運行提供了諸多政策保障。”圓通速遞在年報中提到。
“民營企業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是經過了幾輪的變革,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有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無論從政策上的引導還是在民營經濟結構上的優化,讓我們企業在規模和產業發展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圓通的成長史是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四十多年間,我國民營經濟的崛起,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大變強,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指出:“一定范圍內的勞動者個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訂、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從憲法高度明確了民營經濟的合法地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12—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10年間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
在2010年,我國民營企業只有1家進入世界500強、2018年有28家民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根據全國工商聯統計,入圍2022年《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內地民營企業已經有33家。
2022年全國工商聯發布民營企業500強數據顯示,我國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的門檻已經從收入規模77.72億元提升至263.67億元。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總額合計為38.32萬億元,戶均766.44億元。
民企融資進程加快 “向主板發起沖刺”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營商環境的改善。
200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非公有制企業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在加快完善中小企業板塊和推進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健全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為非公有制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創造條件。
7月最新的《意見》中,在加大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中也提及,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有了政策的支持,民營企業融資、上市進程加快。貝殼財經統計,目前A股的民營上市公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截至8月15日,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500家,占比超過65%。其中,諸如比亞迪、美的集團、寧德時代、榮盛石化、順豐控股等上市公司,年收入均超過2000億元。
搭乘時代的春風,1997年的秦皇島市,一家名為秦皇島市通達萬盛裝飾有限公司成立,正是上市公司正和生態的前身。
創業初期,正和生態以園林業務起步,以技術驅動市場,2007年取得園林綠化工程一級資質。正和生態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慧鵬也是在這一年入職,此后正和生態經歷了業務升級轉型、公司遷址更名、新三板掛牌摘牌、投資者引入、申報主板IPO并成功上市等關鍵時點,現如今,正和生態已經成為一家A股上市公司,2022年總收入近3.5億元。
回顧正和生態的成長歷程,也與我國推動綠色發展、利好政策不斷的大背景息息相關。
8月10日,張慧鵬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2008年3月,正和生態取得風景園林設計甲級資質,先后承接了北京體育大學校園改造、北戴河奧林匹克公園、北京奧運會北工大羽毛球館周邊景觀等工程。2011年,正和生態由河北的秦皇島遷址到北京,更名并成立股份制公司,為全國布局奠定基礎。2019年,當部分民營生態環保企業通過轉讓控制權等方式“自救”時,穩扎穩打的正和生態向上交所主板市場發起沖刺,并于2021年8月成功上市。
目前,正和生態正在通過加大與央企、能投委等機構合作的方式,推動公司向“生態修復+新能源”業務的轉型,以期在市場和業務模式上有所突破,找尋新的業務增長點。
正和生態所屬行業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屬于生態環境治理行業的細分行業。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致力于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系統和可持續發展。
“一直以來,在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同時,我們主動圍繞國家戰略與政策開展長期轉型升級,持續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張慧鵬告訴記者。
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領域的資金保障問題,通過政策傾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通過優化商業模式提高行業收益水平,以更好保障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進一步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
“以上政策文件對于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行業有序發展、企業拓寬投融資渠道、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全民關注環保及行動、探索藍綠價值轉變為經濟價值提供了政策支持,持續推動行業在生態保護修復領域開辟新思路、探索新路徑、實踐新模式。”張慧鵬說。
支持力度提升 市場等待“31條”落地
我國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提升。
《意見》中的“民營經濟31條”涵蓋內容廣泛,前兩條就是“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和“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
作為落實《意見》的配套政策舉措,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還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簡稱《若干舉措》)。其中提到,“通過舉辦重大項目推介會、在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上開辟專欄等方式,向民營企業集中發布項目信息,積極引導項目落地實施。各地區對照上述舉措,形成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項目清單并加強推介。”
一家民營企業高管宋賢(化名)告訴記者,以服務地方政府為主的公司,在競標項目時,曾遭遇過很多困難,甚至是不平等的待遇。
“民營經濟31條”發布后,宋賢感覺“效果立竿見影”。他對記者表示,“我們最近在洽談項目時,感受到了政府態度的轉變,比如,以前有政府在招標的時候,會刻意提高門檻,要求的部分資質往往只有國企有,民企只能要么放棄要么找國企合作,而從專業角度來看,承接這個項目根本不需要這個資質。最近,很多政府有意向把對資質的要求降下來。”
“民營經濟31條”發布后,張慧鵬的內心十分激動,“首先,民營企業的價值和地位得到了客觀評價;其次,每條意見里的支持舉措都是實打實的,看完之后,信心大增。”
張慧鵬認為,“中央此時發布《意見》,時機很關鍵,再次釋放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信號,對提振民營經濟預期信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至關重要。”
根據《意見》,在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部分,將“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建立拖欠賬款定期披露”“完善拖欠賬款投訴處理和信用監督機制”。張慧鵬指出,這將有力推動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拖欠賬款問題。
8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王善成介紹,《若干舉措》在提出具體舉措的同時,也確定了每項任務的落實分工,壓實責任,明確了“誰來干”,讓民營企業明白遇到問題時“該找誰”。比如,針對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拖欠賬款問題,文件明確由工信部牽頭推動解決,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審計署、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參加這項工作。其中特別提出,由審計部門接受民營企業反映的欠款線索,加強審計監督,讓民營企業清清楚楚地知道被拖欠賬款可以向什么部門反映。
此外,張慧鵬還提到,《意見》中對嚴禁以走流程、換人等借口對民企拖欠付款作出明確要求,這對于未來緩解民營企業的資金壓力,會起到及時雨一樣的重要作用。《意見》提出,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以內部人員變更,履行內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約定情況下以等待竣工驗收批復、決算審計等為由,拒絕或延遲支付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款項。《意見》還提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以及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進一步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避免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
張慧鵬表示:“《意見》出臺之后,落地也很關鍵。看到這份文件,我們信心倍增,希望各項政策切實落實下去,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也會不斷加強自身的建設和管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B02-B03版采寫/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云琦 閻俠 朱玥怡 趙方園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