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會助力體育產業“破圈”
法國商人諾貝爾·迪克羅一直想在中國建一座生態沖浪公園,他了解到的數據是,在中國,有超千萬人參與沖浪運動,“這使中國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沖浪市場”。
把目光望向中國市場的還有極限國際有限公司極限運動目的地總經理Ben Barker。他說,探險旅游已占全球旅游總量20%,“72%的千禧一代愿意把更多的錢花在獨特的體驗上”。首次參加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Ben Barker和團隊看好在中國開發極限運動旅游的市場機會,“希望和合作伙伴幫助中國設計、開發和管理運營國際水平的極限運動目的地。”
本屆服貿會,多名體育產業從業者、相關領域專家相約北京首鋼園。連續3年參展的意大利天冰集團中國區市場總監沈玉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新老朋友見面,大家會交流最新的技術成果與行業動向,更重要的是“分析當前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客戶及合作伙伴”。過去的這段時間,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滑雪場建設的腳步有所放緩,“但從長遠看行業發展需求仍舊旺盛,冰雪行業仍有較強的發展韌性和巨大的潛在空間”。
突出產業化對接也是本屆服貿會的特點之一。據了解,本屆服貿會期間,體育文旅、賽事IP、培訓服務等領域的多個項目已完成簽約,體育服務專題總簽約額將達到18億美元,其中一年內執行金額擬達到8億美元。
運動的背后連著產業
“我們在中國體育產業當中看到了新的發展趨勢,包括中國體育人口越來越多,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有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在不同的城市舉辦,很多國際賽事也逐漸回歸中國。”在服貿會期間舉行的體育專題主論壇上,英國駐華貿易副使節施睿耀列舉了中英在體育產業合作方面具備的基礎條件。他說,隨著中國戶外運動設施越來越多,戶外運動人口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希望能親近自然,“中英可以在很多領域開展合作,包括提供戶外項目的教練服務、培訓服務等。”
實際上,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內容,體育服務貿易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較快的復蘇。從2018年起就參與跟蹤我國體育服務貿易發展狀況的楊雪鶇是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她在論壇上說,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其中旅行服務是增長最快的服務貿易領域,在這一態勢的帶動之下,2023年上半年中國體育服務貿易也實現了快速復蘇。
“這其中就包括體育旅游,尤其是以出國觀賽為主的個體體育旅游。”楊雪鶇介紹,2017年至2022年,我國主要體育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呈現“N型結構”,即2017年至2019年呈現穩步上升趨勢,至2019年達到高峰,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出現較大幅度下滑,2021年降至最低點,2022年呈現企穩回升趨勢。“隨著國內體育消費市場快速回暖,今年起中國主要體育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進入加速增長階段。”楊雪鶇說。
這份發展韌性也吸引著全球的體育服務領域同行。法國“一帶一路”促進會會長、Wavelandes顧問陳泊錕記得,今年2月,首屆中法體育日足球友誼賽在成都開賽,賽場上的“對手”來自近百家中法優秀的體育企業。“大家前一天討論了未來中法體育合作的很多愿景。”1個多月后,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其間,中國電建集團貴陽院與法國Wavelandes集團簽署了一項長期合作協議,以建設和運營多個用于沖浪培訓和練習的中法生態水公園,首批選定的地點是成都、煙臺、廈門和武漢。
“該項目進入運營階段后,中法將合力在中國培訓500名沖浪教練,并組織國際比賽和活動。未來我們還將在中國多個城市建立以沖浪為主題的公園。”在陳泊錕看來,沖浪公園在園區禁止使用塑料、收集雨水以循環用水等方面的規劃,也符合兩國對發展綠色體育的共識。
“體育遠不僅是熒幕上看到的賽事”
和其他行業一樣,體育行業也在擁抱著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在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特聘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笑宇看來,關鍵是要把握市場需求變化,“讓產品跟著需求轉型”。
他以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為例說,體育旅游已經從1.0的觀光旅游即吃住行游購娛、2.0的休閑觀光即文化與休閑融合旅游,轉向3.0的品質觀光和主題休閑度假旅游。“極限運動、親子營等都是這一階段正在爆發的細分市場。”王笑宇說,目前,體育旅游領域存在供需錯配,供給嚴重不足,未來要在供給端發力,“多提供包括體育旅游、冰雪運動、極限運動等融合產品,滿足更加細分、多元的消費需求。”
Ben Barker也注意到,隨著極限運動不再“小眾”,行業迎來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消費者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冒險性和體驗性方面。“一方面,我們通過一些技術手段,讓極限運動的參與門檻逐步降低,以吸引更多體驗者加入。另一方面,我們在目的地開發上充分挖掘當地潛能。”Ben Barker說,要根據目的地本身的特點,來決定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
從復合產品的開發到與不同場地業態的融合,體育逐步從賽場走向生活,這也是本屆服貿會體育服務專題展所呈現的多維度。在陳泊錕看來,體育需要“破圈”,體育可以和很多行業相結合,如藝術、音樂、美食、健康等,“并且這種趨勢正越來越強”。
“比如倫敦奧運會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后來激勵了很多人尤其是兒童參與體育運動。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不光是運動員,所有人都能夠參與其中,讓體育來提升自我健康水平,提高獲得感、幸福感。”英國商業貿易部服務與技能司司長戴睿俊補充說,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每年為英國經濟貢獻近400億英鎊,相當一部分來自全民體育活動,“數百萬人購買運動鞋、自行車、健身會員卡等”。
戴睿俊注意到,中國發布了《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戴睿俊期待兩國能有更多的合作,分享彼此在體育領域的專業經驗,“因為體育遠不僅是熒幕上看到的賽事,無論男女老少,運動能力高低,每個人都需要讓體育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 文并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