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觀察: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引導智能向善?
中新社浙江烏鎮11月9日電 (尹倩蕓)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于8日正式開幕,互聯網行業再一次進入“烏鎮時間”。今年,與會各方的目光依然聚焦于人工智能(AI)。
近年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領銜新一輪技術熱潮,許多企業積極部署人工智能技術,工業部門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需求急劇增加。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貢獻可高達15.7萬億美元。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全體會議上提出,AI正由助力千行百業提質增效的輔助手段,升級成為支撐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實現新的跨越,新技術快速迭代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新風險。人工智能引發的科技倫理、知識產權、隱私保護等問題帶來社會憂慮,讓人們意識到這可能成為一種“惡”的技術。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計算機系教授朱軍也提到,大模型的發展并沒有緩解安全的問題,而是在原有人工智能技術所固有的風險基礎之上帶來新的風險,由此形成疊加效應。
與此同時,風險防范卻并未來得及跟緊步伐。在全球互聯網大會上發布的《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中指出,當前全球人工智能的相關指引和應用規范仍具模糊性與滯后性。
因此,如何讓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安全有序的軌道上行駛,引導智能向善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共性問題。
對此,“韓國互聯網之父”、韓國科學技術院榮譽教授全吉男表示,人工智能將持續存在,其治理至關重要,人類亟需采取相應有效的治理措施。“我們不希望人工智能這項新技術的使用進一步加劇數字鴻溝。”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蘭曼瑙斯卡斯直言,只有合作才能讓技術更好發揮作用。
中國已先行一步。今年10月,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下文稱“倡議”),為共同應對人工智能帶來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蘭曼瑙斯卡斯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提到,國際電信聯盟贊揚中國在數字轉型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其中正包括這一倡議。
倡議的首要核心內容,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指出,“以人為本”區別于“人類中心主義”,是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
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在接受采訪時再一次強調控制論鼻祖維納的名言“人有人的作用”。在他看來,人始終是人工智能的高度、廣度和寬度的決定者和主宰者。由此看來,人工智能時代,更需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凝聚共識加強合作,讓人工智能應用得以走在向善的軌道上。(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