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中國建設金融強國應體現中國式特征
視頻:吳曉求:中國建設金融強國應體現中國式特征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 陳康亮)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18日舉行的“國是論壇:2024年會”上表示,中國建設金融強國,應走中國之路、體現中國式特征。

吳曉求表示,金融強國是非常宏偉的目標,涉及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綜合信用能力,它不但要內生性資本對中國經濟、金融和未來有信心,而且也需要國際資本對中國金融有充分信任、投資中國。歷史上能夠稱得上金融強國的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過去的英國,一個是今天的美國。相信經過艱難探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經濟之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未來世界上第三個金融強國一定是中國。
吳曉求表示,中國建設金融強國,應在中國國情和中國發展目標以及文化、法律、制度的基礎上來實現,應走中國之路、體現中國特征,這些特征包括:一是黨對金融的集中領導;二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中國在金融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歷來高度重視普惠金融,因為金融不僅是為大企業、富人服務,更重要的是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為中低收入階層服務,后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中國在建設金融強國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市場化改革來滿足實體經濟、居民和投資的多元化需求;三是金融要走科技創新之路,在相當長時期里,中國金融發展都得益于科技賦能,科技和金融結合能極大提升金融效率,因為它可以解決傳統金融所不能解決的信用識別問題,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吳曉求進一步指出,實現金融強國也要求體現出金融強國的共性,要體現國際社會所認可的金融強國基本屬性和特征,主要包括三點:
一是金融強國的金融一定是高度市場化的。市場化是實現金融強國的邏輯起點,因為市場化能夠推動金融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業態和資本業態多樣化。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基本前提,這一過程必須依靠創新驅動、科技驅動,也包括現代金融的驅動。高科技企業有很大不確定性,必須通過金融創新,用相應的資本業態去孵化高科技產業、去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迭代。
二是金融強國的金融一定是法治化的。金融的本質是一種契約,金融交易是基于契約基礎上的交易,法治和契約精神非常重要,也是市場信心的來源。法治和基于現代市場經濟原則的制度,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和金融活動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形成良好預期,法治化是實現金融強國的基石。
三是金融強國的金融一定是國際化的。它不可能是封閉的,其本幣必須是可自由交易的、重要的國際性貨幣。如何完善人民幣信用、推動人民幣自由化和國際化,這是金融強國國際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1日 17:48:16
- 2025年04月01日 17:47:40
- 2025年04月01日 14:51:53
- 2025年04月01日 13:48:55
- 2025年04月01日 13: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