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立足發展、深化改革、持續創新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立足發展、深化改革、持續創新
中新社記者 陳康亮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進入2024年,如何進一步做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篇大文章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在此間召開的“國是論壇:2024年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立足發展、深化改革、持續創新。
念好發展經: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是應有之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楊偉民表示,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中共二十大確定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目標之一就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宏觀經濟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完善宏觀經濟治理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談及如何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楊偉民提出,要堅持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一是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調控目標之間的平衡;二是經濟發展、生態環保、生產安全、共同富裕、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之間的平衡;三是把握好目標間的主次。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主講教授韓保江表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須遵循相關規律。其中,居于首位的規律是必須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物質基礎不夠扎實,現代化就經不起歷史檢驗。發展是硬道理,必須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這也是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達出來的鮮明信號。
吃好改革飯:深化改革開放須做好五方面工作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張軍擴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于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言,無論是短期的穩預期、強信心,還是中長期的增強活力、釋放潛力,無論是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還是促進科技自立自強,這些都離不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須做好五方面工作,包括: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保障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優化改革推進方式,促進重點領域改革落地見效;通過深化改革著力創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努力擴大對外開放。
張軍擴強調,中國獨特優勢顯著,發展潛力巨大,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發展環境,就沒有任何外部力量能阻擋中國發展,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發展競爭中化危為機,從而順利實現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打好創新牌:加強金融創新、激勵企業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經濟可持續增長、居民收入提高是基本前提,這一過程必須依靠創新驅動、科技驅動,也包括現代金融的驅動。高科技企業有很大不確定性,必須通過金融創新,用相應的資本業態去孵化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迭代,這是金融的重要責任。所以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金融創新所具有的重要價值。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激勵企業創新可以發揮產業投資的作用,帶動科技創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創新本質上是對未知路徑的探索,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僅需要較長周期,也需要更特殊的人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田軒建議可以發揮產業投資的作用。產業投資很重要的優勢就是能夠激發企業創新,它綜合了大型企業的研發中心和傳統風險投資,具有這兩種形式的共同優點。此外,對于創新來說,還需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給市場形成連續穩定預期,幫助企業進行創新投資決策。(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1日 17:48:16
- 2025年04月01日 17:47:40
- 2025年04月01日 14:51:53
- 2025年04月01日 13:48:55
- 2025年04月01日 13: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