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人工智能引“全方位”關注 中國如何搶主動?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趙曄嬌)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在中國進入加速發展期的人工智能,動能作用正進一步被放大。
全國兩會期間,圍繞中國如何搶得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動,不少代表委員對該領域給予了“全方位”關注,相關建議涉及頂層設計完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場景應用推進等。
今年,“人工智能+”行動的提出,是中國官方在人工智能時代作出的前瞻性、整體性政策設計,釋放出加強頂層設計的信號。
在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陳小平看來,頂層設計是搶得人工智能發展主動權的關鍵要素。他建議,制定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規劃,優先扶持若干具有競爭力的地區、企業,給予“一地一策”“一事一議”重點支持。
算力決定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陳小平提出,“加快推進東數西算一體化算力網建設,通過‘結對子’的方式將東部地區的計算密集型業務傳輸到西部進行處理,實現跨區域的算力資源高效調度與利用。”
圍繞算力,全國人大代表、富通集團董事長王建沂建議要適度超前布局國家算力基礎設施,加大運力網絡建設投入。
“算力需求越大,運力越要跟上。”王建沂建議,一方面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牽頭、行業相關龍頭企業帶頭,發揮國家級科創平臺的作用,加快光網絡等領域前沿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大力推動前沿技術產品的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可超前布局規劃建立面向未來人工智能應用的國家級“超高速、超低衰減、超低時延”新一代干線運力網絡“大動脈”。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邁向通用智能的里程碑技術。中國國產大模型的規模化、價值化還處在起步階段。如何加快其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楊劍宇認為,要加快國產大模型技術攻關,鼓勵產學研協同打造國產開源開放基礎大模型;在浙江等基礎較好的地區設立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加快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完善人才發現、培養、流動機制。
在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機制方面,楊劍宇稱,可依托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重大創新載體,推動形成一批好用、實用的大模型產品,分行業出臺AI大模型的落地指引。同時加快推動制造業向“AI+”轉型,將“AI+”場景應用納入未來工廠評價標準,設立AI+新型工業化先行示范基地等。
賦能行業發展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價值體現。例如聚焦絲綢紡織業,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建議國家支持該行業建設國家級AIGC創新平臺,在行業實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高效開發與快速落地。
“這種誕生于行業實踐的垂類模型,基于底層技術的再創新,最能解決行業痛點,提升產業效率。”她表示,政府可將創新平臺的建設運營主導權更多向行業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開放,出臺專項政策鼓勵龍頭企業打造國家級AIGC創新平臺。同時推動企業主導的創新平臺與高水平國家級實驗室、科學院打通研發資源,實現產學研一體化,促進人才流通與培養。(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