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大模型密集開源,影響幾何?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夏賓)今年以來,中國大模型開源的消息一個接一個。
阿里云通義千問從除夕夜開源全新的視覺模型Qwen2.5-VL,再到本月初發布并開源了全新推理模型QwQ-32B,在開源當日就登頂全球主流AI開源社區Hugging Face的趨勢榜。
DeepSeek(深度求索)達成過“開源周”,其在2月末連續五天發布五個代碼庫,并于近日繼續開源上線了升級后的DeepSeek-V3模型。
階躍星辰則在一個月左右時間開源三款多模態大模型,其最新開源的是圖生視頻模型Step-Video-TI2V,支持生成的視頻具備運動幅度可控和鏡頭運動可控兩大核心特點,同時自帶一定的特效生成能力。
為何開源大模型成為中國當前的發展潮流?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家胡延平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大模型廠商普遍選擇開源,且有強勁的市場爆發力,是因為人工智能發展處在四個重要時刻。
一是端側智能的需求崛起,包括個人單機部署AI方面的需求,推動端側智能快速發展。
二是企業行業AI部署的需求驅動,千行百業AI需求激增,但通用云端大模型難以滿足差異化的業務場景與數據隱私保護的需要。開源憑借靈活性和定制化能力,成為企業實現差異化部署的首選,開源模型體現出隨需應變的明顯優勢。
中新社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通義千問開源模型Qwen系列的全球下載量已超2億。通過千千萬萬的開發者和中小企業,通義大模型深入千行百業,包括醫療、教育、金融、電力、交通、計算機等。
三是AI產業生態化進入加速時刻,出現分工協作體系,上下游協作關系更為清晰。頭部企業聚焦模型能力強化,中小企業則基于開源模型開發細分場景應用,形成企業數量更大的產業腰部、大模型后市場,這是一個分工日趨明確的產業生態。
四是AI大模型能力提升顯著,從“可用”進入“高可用”時刻,用戶、應用由此進入爆發性增長時刻。
據中國工信部官方消息,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開源參與者數量排名第二、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另有數據顯示,阿里通義開源模型的衍生模型數量已突破10萬個,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
中國大模型密集開源,影響幾何?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曾表示,大語言模型在未來需要像互聯網一樣,走向開源,由全世界共同維護一個開放共享的基礎模型,盡力保證其與人類知識的同步。否則,任何一個機構所掌控的基礎模型都難以讓其他機構用戶放心地上傳應用數據,也就很難產生足以滿足各行各業業務需求的大量應用。
胡延平說,以通義千問為代表的中國大模型正借助這一波開源大勢,縮小與全球領先AI技術的差距,最重要的是中國開源的生態化獲得極大成功,為今后發展積蓄了較強勢能。
阿里云高級總監朱迅垚認為,現在大家逐步認識到,開源模型將成為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最強勁的引擎。下一步,建議從國家到地方再到企業,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擁抱開源,同時在布局智能算力、構建高質量數據集、上云用云等方面加快創新步伐,緊跟世界先進水平。
有外媒近日報道稱,中國科技公司選擇開源路線,不僅是為了與同類型公司展開競爭,更是為了加速AI的采用和創新。開源模型降低了成本,為產品創新打開了大門。這一趨勢不僅將推動中國AI領域的快速發展,甚至可能縮短技術差距。(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3日 20:01:57
- 2025年04月13日 20:00:49
- 2025年04月11日 08:59:56
- 2025年04月10日 11:22:07
- 2025年04月10日 1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