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新思路 設置“帶薪釣魚”崗位有何用意
“如果你是農民,60周歲以上,身體健康,會釣魚,就能來應聘!年齡越大,越容易被選中!上班期間,可以睡覺、可以打盹、可以發呆、可以閑聊,主打睡覺也能賺錢!”這是3月21日,湖南寧鄉市炭河古城景區發布的一則招聘啟事。
湖南第一批帶薪釣魚老人本周六上崗,如何看待這樣一次針對60歲以上農村老人的定向招聘?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增收又該從何處發力?《新聞1+1》連線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帶來分析解讀。
“帶薪釣魚”崗位
反映了鄉村的發展趨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劉守英:這個項目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這個案例看上去好像是帶有宣傳或者是網紅的項目,但是它反映了鄉村現在發展的趨勢。任何鄉村振興的工作一定要考慮到人,尤其是農村老人勞動力的利用。這些方面利用好,既增加農民收入,也是為新業態提供新的崗位。
農村老人家門口靈活就業
未來在哪里還有更多空間?
劉守英:這些老人原來以為他們主要搞傳統農業,這個思路要做重大調整。
這些人只要稍微經過培訓,他們也有很高的工作熱情,而且很快能夠接受崗位,這樣既靈活,而且有彈性,有一定的自由度。這些老人,他們何去何從,一個是養老的問題要解決,第二個讓他們在傳統農活干不動以后,還可以干很多帶有休閑、娛樂,包括一些制造的創意性工作。農民非常能干,而且非常有創意。
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
如何解決
劉守英:現在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前幾年是快于城鎮居民的,但是這兩年開始下來了,要意識到一個問題:沿海地區大量的產業轉型升級,包括自動化過程、機器替換人,很多原來在沿海打工的年輕人就要回來了。
無論是農業還是制造業,數字經濟對農業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如何在新的環境里增加農民的收入,要有應變之道。要考慮返鄉農民回來以后就業,需要有新的業態。另外,AI技術的發展、自動化的發展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影響,對勞動替代的影響,也要充分關注,真正使農民有就業、有收入,能夠參與到城鄉融合的過程。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3月29日 21:14:16
- 2025年03月29日 19:19:37
- 2025年03月29日 16:17:08
- 2025年03月29日 15:59:34
- 2025年03月29日 14: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