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一開,海南正以制度創新積蓄新動能
中新網3月28日電 (記者 查志遠 宮宏宇)三亞鳳凰島碼頭的萬噸級郵輪拉響汽笛時,海南島西北部的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上,內外貿貨輪靠岸裝卸,作業繁忙有序。
這個被北緯18度陽光親吻的島嶼,正在上演一場新的制度型開放——2025年底前,海南自貿港將實現全島封關運作。
3月的海南椰風海韻,碧波銀灘。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如期而至。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關鍵性階段目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上備受關注的話題。
一關一開,海南正以制度創新積蓄新的動能。

制度創新突破。當國際觀察家還在用傳統保稅區思維打量海南時,海南自貿港已站在中國擴大自主開放新前沿。全島封關不是收縮,而是將海南打造為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博鰲亞洲論壇有關全球自由貿易港的討論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徐秀軍坦言,國家賦予海南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在對外開放的制度上進行探索,從而更好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其實,“境內關外”是海南自貿港制度上的一個關鍵突破。“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的貨物進出口管理制度,意味著國際上的商品、船只、貨物等可自由進出海南,但從海南再進入到境內其他區域則需按海關規定辦理手續。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海南成為中國對接全球市場的超級接口。
數據也印證著這一制度開放的勢能。2024年,海南新增外資企業2072戶,同比增長19.77%;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2776.5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居全國第四位。
雙循環重要支點。當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疊加自貿港政策,海南與其他成員國的合作不斷深化,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高。中石化海南煉化公司在洋浦建設的100萬噸/年乙烯項目,有超50%的乙烯原料來自東南亞、中東等地,而生產的聚丙烯、聚乙烯等產品主要用于出口。這種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發展模式,為我國在沿海地區構建面向海外的石化產品出口基地奠定基礎。
更具意義的是航運樞紐的崛起。2024年洋浦港集裝箱吞吐量較2020年翻了一番,國際航線網絡覆蓋RCEP主要港口。洋浦地處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上?!毡敬筅鎳H海運主航線中間節點,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越來越多的遠洋巨輪在“中國洋浦港”注冊,享受進口船舶“零關稅”政策紅利。
產業升級新引擎。在自貿港政策加持下,海南正加速從傳統旅游消費地向現代產業高地躍升。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為特色的政策體系,一流種業、深海、航天創新力量逐漸集聚。如,位于文昌市東郊鎮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已正式投入使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吸引超百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形成“南繁種業+深??萍肌彪p輪驅動格局。
產業合作亦開花結果。2025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已入駐企業27家,廣東海南先進制造業合作產業園落地項目47個,浙瓊合作產業園有10家企業入駐。
隨著自貿港建設向縱深推進,海南現代化產業加快延鏈補鏈,通過新的開放政策倒逼產業鏈價值鏈重構。如,原輔料“零關稅”降低企業成本,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吸引先進制造業集聚。
站在歷史經緯的交匯點,海南封關運作絕非簡單的區域發展舉措,這片3.54萬平方公里的熱土,正在提供制度型開放的實踐樣本。(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3月31日 18:03:00
- 2025年03月31日 13:44:38
- 2025年03月31日 13:34:59
- 2025年03月31日 13:24:53
- 2025年03月31日 11: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