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100青年先鋒”發布,北京占比超半數
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 2025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能主題日核心論壇、2025“智領未來”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動——“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發布“AI100青年先鋒”,首批發布全國65人,其中北京33人,占比超過半數。
自2022年起,人工智能的浪潮迅猛而來,縱觀全球頂尖的AI技術團隊,華人科學家與工程師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彰顯了中國科研人才在AI基礎理論創新與工程實踐中的全球影響力。在這一背景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與DeepTech打造“人才-技術-產業”的立體的評估方法,找到在產業界和學術界做出重要貢獻的AI中國青年力量,集結40歲以下的青年先鋒,發布“AI100青年先鋒”,發出中國AI人才的強勢聲音。
此次評選邀請20余位計算機和機器人領域的專家作為評審顧問,通過專家提名和評審顧問評選,同時在候選人知情及認同的情況下,圍繞技術創新、產業落地、行業影響、交叉探索、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綜合考量,遴選出了在中國范圍內從事人工智能的青年先鋒代表。
近年來,北京發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政策,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支持。北京成為人工智能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沃土,此次AI100青年先鋒就有眾多來自北京,發出了人工智能青年人才的北京聲音。
北京青年先鋒占比全國居首,此次“AI100青年先鋒”首批發布了青年先鋒全國共65人,其中北京33人,上海10人,香港6人,杭州4人,深圳4人,其他省市8人,北京占比超過半數,位居全國首位,人工智能青年創新人才匯集,人才密度極高。
北京成果轉化極度活躍,在產研分布上,北京青年先鋒包括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智源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究機構24人,月之暗面、加速進化等產業界9人。其中北京大學王鶴、清華大學陳建宇等7名青年先鋒兼具高校老師與企業創始人的雙重身份,通過創辦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研互補,推高北京技術與產業含金量。
北京創新領域廣泛,在研究方向上,北京青年先鋒圍繞芯片、算法、應用等全領域開展科研創新與產業應用,研究多模態、世界模型、端側模型、AI for Science、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前沿技術方向,推動人工智能全領域、全產業鏈創新。
北京創新環境優沃,北京依托豐富的創新資源與開放的創新環境,吸引眾多海外青年科學家回國從事科學研究與創業,匯聚效應明顯。北京青年先鋒中如清華大學楊植麟、許華哲、高陽,北京大學王鶴、楊耀東、仉尚航等,眾多青年科學家在海外留學及工作后歸國任教或創業,通過扎根北京這片創新沃土,不斷產出優秀的創新成果。
北京已是全國人工智能青年人才最多、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地區。未來,北京將以更豐富的創新資源、更優質的創業環境、更完善的生活保障,持續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打造國際一流人工智能青年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高地。(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08:14:58
- 2025年04月02日 14:23:48
- 2025年04月02日 12:12:18
- 2025年04月02日 11:59:53
- 2025年04月02日 1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