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歐經貿雙向引力不減
中新社北京4月7日電 (尹倩蕓)當全球貿易遭遇“逆風”考驗,中歐經貿仍展現出雙向引力。
據中國商務部消息,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近期訪歐,接連與瑞典、挪威、匈牙利三國政府官員共同主持召開會議,商討經貿合作議題。
一段時間以來,從歐洲政商界人士密集來華出席國際會議等活動,到中國商務部官員出訪歐洲多國,中歐在經貿領域迎來密集互動。此間學者認為,雙方釋放出加強合作的信號,將為全球貿易注入穩定預期。
經貿合作一直以來是中歐關系的“壓艙石”。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雙方貿易額超7300億歐元,中國是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中新社表示,中歐經濟具有互補性,中國擁有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歐洲則在高端制造、服務業以及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優勢。與此同時,中歐同為綠色轉型的堅定支持者,在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多領域展現出合作潛力,為雙方構建起重要合作基礎。
中歐企業也持續看好對方市場。多位歐洲企業高管近期到訪中國時表示,仍會深耕中國市場并致力于在華長期投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不少中企的歐洲工廠也已陸續投產或擴建。
作為中企在歐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匈牙利方面在4月3日召開的中國—匈牙利經濟聯委會第21次會議上表示,中國投資為匈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歐雙方經貿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系。分析認為,于歐洲而言,中國對歐出口和投資加快了其綠色化和數字化雙轉型;于中國而言,歐洲是重要貿易投資合作伙伴,良好的中歐經貿關系亦有助于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除了利好雙方,中歐加強經貿合作的重要基礎更在于對抵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共同訴求。
當前,部分國家經貿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中歐面對共同壓力,此時加強合作有基礎也有必要。
在4月1日召開的中國—瑞典經貿聯委會第21次會議上,雙方一致表示將堅持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4月2日召開的中國—挪威經濟合作聯委會第21次會議上,挪方官員也提到,挪中在維護自由貿易和世貿組織規則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和一致立場。
劉英認為,同為多邊貿易體制的支持者,中歐攜手合作,將是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對沖力量,同時也將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要“穩定器”和“發動機”。
從此前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會談時釋放的信息看,雙方一致認為應堅持中歐經貿關系的獨立性和穩定性,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
“中歐雙方長期合作的歷程表明,堅持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雙邊貿易投資就會不斷迎來發展新動力。”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崔洪建認為,面對當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應有應對變化和挑戰的勇氣和智慧,積極打造更牢固、更全面、更可持續的合作關系。(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3日 16:56:04
- 2025年04月23日 16:47:46
- 2025年04月23日 16:28:29
- 2025年04月23日 16:09:33
- 2025年04月23日 1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