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如何趁“勢”謀新?
中新網蘭州4月10日電 (馮志軍 魏建軍)如何推動國際合作機制建設?如何提升國際知名度與競爭力?如何提升西北地區的參與度?如何拓展國際產供鏈合作……10日,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智庫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學者、通道沿線省區市相關部門代表,聚焦“通道賦能—西部陸海新通道產業合作與開放拓展”進行研討。
當日,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智庫會議在蘭州召開。由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導的此次會議,形成內容包括:共同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對外開放水平、共同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賦能產業作用、共同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西北輻射網絡的“蘭州倡議”。
經過多年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發展整體呈現量值俱增、加速成勢、提質躍升的良好態勢,貨物運輸品類增加到1200多種、貨物品項達數萬個,輻射我國18個省(區、市)73個城市157個站點,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及地區的555個港口。

根據當日發布的《2024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情況的報告》顯示,該通道目前還存在運營組織能力有待提升,產業融合有待加強,通道沿線缺少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標志性項目;通道數字化、通關便利化等改革工作還需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機制有待完善,缺乏國際認可的標準體系等不足。
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智庫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樊一江指出,該通道發展方式、驅動模式、建設推動方式依然傳統,不協同、不均衡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交通、物流、產業、經貿、流通、城鎮、生態等深度融合發展不夠。產業基礎特別是原生性產業支撐相對薄弱,產業鏈協同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智庫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劉占山認為,根據近年發展勢頭來看,相較于通道沿線西南各省份較強的發展勢頭,西北地區發展建設步伐相對緩慢,未來需要通過產業落地、物流降本、環境優化等舉措實現通道沿線“共贏”。

“通道經濟最基本的發展就是不能變成了過道,不僅要能夠給貨物提供便利的服務,也需要通過通道發展留下些產業,形成產業鏈的合作。”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研究所所長祁欣表示,多年來,主要是向南通過和東盟之間的合作卓有成效,未來需要重點探索如何向北、向西拓展。
祁欣建議,西部陸海新通道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綜合交通體系“不連”問題;提升運營組織效能,解決組織運行服務“不暢”問題;發揮通道優勢促產業發展,解決產業戰略縱深“不夠”問題;發揮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作用,解決區域經濟帶動“不顯”問題;實施陸海新通道國際競爭力提升工程,解決國際影響力“不強”問題。
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智庫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陸海新通道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彥慶建議,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建設還要明概念,解決多名共存混亂情況;擴機制,大力推進國際協調機制建設;挖貨源,成立陸海新通道國際運輸協會;強品牌,打造國際聯運品牌;強產業,打造共建共享共贏的開放型經濟大走廊。(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3日 20:55:37
- 2025年05月03日 12:57:35
- 2025年05月03日 10:54:37
- 2025年04月29日 16:35:09
- 2025年04月29日 16: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