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研聯合多家車企發布智駕五項行業倡議
中新網海口4月14日電 (記者 王曉斌)隨著智能駕駛加速普及,行業在標準、安全和宣傳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為推動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高質量發展,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汽研”)于4月14日在海口聯合多家車企發布五項行業倡議,聚焦筑牢技術安全底線。

中國汽研當日在海口主辦“極智長測”測評技術研討會,來自一汽、長安、比亞迪、賽力斯、豐田、大眾、奇瑞、吉利、嵐圖、廣汽、理想、智己、華為、地平線、同濟等40余家企業、高校、行業協會的80余位嘉賓參會。
智駕產業快速發展中的安全挑戰
當前,隨著技術進步推動“智駕平權”快速發展,領航駕駛輔助NOA、記憶泊車等L2智駕輔助功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為消費者日常用車帶來便捷體驗。然而,不同車型智駕性能參差不齊、企業過度營銷、用戶缺乏功能培訓等問題,已成為威脅用車安全的隱患。
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副教授、西華交通司法鑒定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平飛介紹,中國L2級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從2021年的23.5%增長至2024年的55.7%,預計今年將達到65%。通過對49例涉及L2級智能駕駛事故的分析,55%的事故發生在高速公路,53%是汽車碰撞汽車,且76%的事故在道路正常狀態下發生。
李平飛指出,導致事故的核心原因在于:一是系統功能局限,難以應對復雜路況;二是駕駛員誤用或濫用系統。

五項行業倡議引領安全發展
為應對智能駕駛面臨的安全挑戰,中國汽研聯合當天參會的40余家單位,共同發布了五項行業倡議:
——統一L2智駕最低安全要求:制定行業統一的L2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最低安全標準,明確系統在復雜場景下的橫縱向協同控制能力、人機交互可靠性及失效安全機制。
——強化駕駛監控與提醒干預:標配駕駛員注意力監測系統,確保駕駛員在L2功能激活時保持關注;建立分級預警及干預機制,對長時間分心或雙手脫離方向盤等行為,采取報警提醒、功能限制、安全停車等措施。
——建立公開透明的評價標準:抵制誤導性、夸大性非專業測評,聯合制定L2系統消費者評價白皮書,定期發布第三方測評結果。
——規范市場宣傳與用戶培訓:杜絕“自動駕駛、完全解放雙手”等誤導性宣傳,避免“全程零接管”等過度宣傳,明確系統局限性,加強用戶培訓。
——推動數據共享與迭代機制:建立行業共享的L2系統運行數據庫,共享危險、失效等情況典型案例用于產品算法迭代。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認為,此次倡議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今年2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相關精神一致,該通知要求規范智能網聯汽車的營銷宣傳行為,企業不得暗示消費者現階段的智駕系統可作自動駕駛系統使用。

“極智長測”打造科學測評體系
要讓智能駕駛從“倡議”走向“信任”,還需真實場景下的嚴苛驗證。中國汽研打造了行業首個標準化高階智駕輔助長測體系——“極智長測”,規劃“兩橫三縱、貫通中國”的萬里測試路線。
中國汽研信息智能事業部總經理周金應介紹,該測試的中縱線聚焦五嶺山脈與華北平原的復雜地形與密集交通;西縱線橫跨橫斷山脈與秦嶺隧道群,驗證導航穩定性;東縱線測試沿海多霧多風環境下的感知性能;中橫線聚焦橋隧交替與水陸交錯場景的定位連續性;北橫線則覆蓋沙塵暴、冰雪等極端氣候對智駕系統的挑戰。
4月12日至13日,中國汽研結合海南2025新能源汽車眾測環島賽,在海南島東海岸進行了“極智長測”首次測試,期間設計了雨林彎道、鄉鎮道路、城市復雜路況等20余類場景,對20余款量產智能車型進行全面評測。
“智能駕駛從‘試驗參數’到‘用戶價值’,必須跨越真實場景萬千考驗。”周金應表示,將通過科學、透明、嚴謹的測評,甄選出消費者“可用、好用、愛用”的產品。(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2日 10:13:32
- 2025年04月22日 09:54:14
- 2025年04月22日 09:34:25
- 2025年04月22日 09:32:19
- 2025年04月22日 07: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