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邊市場一片陰霾之際,A股昂首走過陽春三月。
截至27日,A股滬指今年以來漲幅已經達到30.41%,位居同期全球主要股指漲幅最前列。同期標普500指數下跌9.67%,富時100指數下跌12.07%。
A股近期走勢如此強勁,有去年跌勢慘重、市場內部存在反彈修正需求的原因。去年滬指下跌64.26%,領跌全球市場。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經濟危機面前,中國果斷采取保增長、擴內需的政策對股票市場的間接刺激。4萬億投資計劃、10大產業振興規劃讓市場預期不斷發酵,A股就在這樣的環境和預期當中走出了讓全球矚目的上漲行情。
那是一段“安全輕松的旅程”,但現在到了駐足觀望的時候。
4月,A股上市公司上年度財報披露的最后一個月,也是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集中全部披露的一個月。所有刺激經濟的計劃、規劃,最終落實到實體經濟上的效果到底如何,到了揭開謎底的時候。這里所說的謎底,指的是即將公布的一季度財報。
筆者認為,年報即便沒有公布完畢,但對于預期來說,都屬于過去時,市場這個季度的走勢完全消化了年報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對于當下的投資幾乎沒有參考的意義,但一季報不同,這是一把衡量現實和理想之間差距的標尺。中國已經采取的刺激經濟的計劃和規劃,在一個季度過去之后,作為經濟實體中最重要支柱的上市公司,最終會是怎樣的盈虧狀況?對于市場關心的去庫存化問題,進行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些都將在一季報中見分曉。
如果這些數據低于預期,當前的走勢必然被重新修正,至于是一次到位的慘烈還是磨磨蹭蹭的煎熬,取決于主流資金的共識程度以及下一個預期的吸引力。而如果數據符合甚至超越預期,A股市場向上的走勢依然還將持續,只是和一季度建立在朦朧預期上不同,那將是在一個較為堅實的業績基礎上,追求更高預期的走勢。
現實的情況究竟會如何目前很難判斷,但一些先期出現的數據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就在上周五的交易時間段,國家統計局的一組數據出爐,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現利潤2191億元,同比下降37.3%。只是A股走勢似乎并沒有受到影響,最終依然以上漲0.54%報收。而最近出臺的用電量數據顯示,1、2月份累計企業用電量為4179.9億千瓦時,同比下滑7.2%。
筆者認為,作為用電大戶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滑速度遠遠超過用電量下滑,這組看似矛盾的數據正說明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中國的去庫存化進程之快超過我們的想象。而3月24日,北京大學教授宋國青在一次論壇上透露,3月份前20天發電量數據同比與去年持平甚至稍有上升。如果數據最終被確認,按照宋教授的話來說,表明國內經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回升。
但不論如何,上述數據不過是為即將出爐的上市公司一季報作預熱,一季報才是股指走勢的基礎所在。至于流動性,不用擔心也不用夸大。1、2月信貸巨額投放,M1數據重新走好,流動性充裕已成事實,但謹記一點,當現實和預期出現差距的時候,控制流動性的人,會基于其各自獨立的理性判斷來決定它們的流向,或向債券,或向股票市場,或者回到銀行體系而倏然不見,無影無蹤。
對一次季度報表如此看重,可能失于長期視野,但目前這個市場是否存在長期投資的大環境,相信很多人已經有了答案。如果展開時間的畫卷,就連去年最多70%的回調也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小浪花,但這樣的回調,有多少投資者能夠活下來并活下去?基于此,我們有時奇怪這樣一種一再見諸報端,并穿行于各投資論壇中的論斷: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將長期利好股市,內需擴大將不斷為股市輸送推力……這些觀點看似完全有道理,實則幾乎毫無意義。
這樣的論斷發端于2006、2007年的牛市,貫穿于2008年的熊市,又以同樣的面目出現在2009年。
當然,我們需要一個美麗而遙遠的愿景,好處在于可以激勵我們在逆境中有繼續投資的勇氣。但我們更需要一個切實的短中長期計劃,以更合理地安排投資。盡管無法準確選擇時點,只要能夠清晰把握一個時段,就足夠了。這樣一個計劃應該有如下組成部分:迅速對一季報作出反應是短期策略,既關注同比數據也對照環比變化,既注重利潤增減也檢查庫存消化情況;跟蹤4萬億刺激效果以及后續配套措施的具體實施情況為中期規劃,這些刺激計劃的具體落實決定宏觀經濟的走向,深刻影響上市公司的贏利狀況;而對歐美等國尤其是美國經濟的復蘇則需長期盯住,具體毋庸多言,在投資和消費達到一定階段,外需的拉動作用將成至關重要的因素。
投資立足于長遠,但著眼于“細節”。4月發生的所有“細節”,或將成為決定2009投資成敗的關鍵。(甘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