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首歌曲在國內投資者中廣為傳唱,這首歌的名字是“死了都不賣”。據歌曲作者講述,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中,為了堅定持股決心而創作了這首歌曲。作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據他講,他一直堅持到這波大牛市的來臨。我認為,這首歌帶來的啟示是,股票投資成功有兩大要素,一是長期持有,二是股票不能中途滅失。
長期投資風險小回報高
有人會說:“股票投資是最沒譜的,誰能保證肯定獲利而不虧損?”那么,到底有沒有肯定獲利的策略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很多人沒有耐心去執行該策略。股票是沒有到期日的,只要你持有的股票一直存在且持有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保證股票投資獲利。所以說,長期投資是股票投資成功的真正奧秘。
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說,長期持有股票是可以做到的,但所投資的股票會不會滅失卻是個人控制不了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的建議是投資交易所指數基金,比如ETF50和ETF180等。究其原因,一是上證50指數和上證180指數的成分股有動態的新陳代謝機制,也就是說,如果有的成分股出現業績下滑或不再符合條件時,它就會被業績更好的股票替代;二是上證50指數和上證180指數的成分股絕大部分都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如果這些支柱企業中途都滅失了,其他的企業存在的可能性就更小。
長期投資不僅風險小,而且回報率也高。例如,1896年,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為40點,至1998年末,道指漲到9181點。由于道指是價格加權的指數,而不是市值加權的指數(我國的上證指數和深證綜指等都是市值加權的指數),而且道指的編制是忽略紅利因素的,如果考慮紅利因素,也就是假設每一年將紅利再投資于道指,那么到1998年的時候,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應該是652230點。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對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其回報率會高得驚人。
仍以美國股市為例,1926年至1998年,大盤藍籌股的年平均回報率是13.2%,標準差是20.3%,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年平均回報率為9.9%。而同期美國國債的年平均回報率只有5.5%,標準差是5.7%,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年平均回報率僅有2.4%。從上述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風險大收益也大。股票投資的特點是風險大收益大,而國債的風險小收益也小。標準差大意味著股票價格的波動幅度比較大,也就是風險較大;二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股票投資的回報率要遠大于國債投資。而且從長期的角度看,股票投資的風險并不大,因為投資期限長可以有效化解股票短期波動的風險。再如,1980年至1998年,美國標普500的年平均回報率為17.89%,標準差是13.22%,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是0.74。而同期政府債券的年平均回報率為10.7%,標準差是7.15%,變異系數為0.67。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根據變異系數,股票投資仍然要優于國債投資。
入市時估值越低越可能成功
有投資者會問:“我從去年10月持有到現在虧損累累,何來長期投資收益?”我的回答是:上述有關回報率的統計是基于同樣一種估值水平下(比如市盈率相同)進出市場的統計結果,也就是說,投資者在60倍市盈率進入市場,必須在長期持有后的若干年后同樣是60倍時出來,才會獲得上述收益率。而投資者在20倍市盈率進入市場,若干年后同樣是20倍時出來也同樣能獲得上述收益率。顯然,若干年后20倍市盈率出現的幾率要遠遠大于60倍的市盈率。因此,入市時的市場估值水平越低,則取得上述回報率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從短期投資的角度看,股票是風險大收益小的投資品種,而債券是風險小收益大的投資品種。如果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股票是風險小收益大的投資品種,而債券是風險大收益小的投資品種。 這就應了華爾街關于股票投資的那句諺語:“股票投資似海洋,如果你往遠處看,它靜若止水,如果你往近處看,它永遠波濤洶涌。”(民族證券 賈國文)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