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平安和深發展雙雙發布公告,平安計劃通過認購深發展定向增發的新股,以及收購新橋投資所持有的深發展股份,在2010年底前“躋身”深發展的第一大股東。
這些年,中國平安、深發展無論是在業界還是資本市場,都是倍受關注的焦點。仔細琢磨這筆“買賣”,無論是眼前還是長遠,無論對當事雙方還是市場,人們都期待出現多贏局面。
若這樁交易得到國家有關管理部門的批準,就意味著中國平安將控股一家全國性銀行,除了能分享深發展的客戶資源,還能利用它在全國的287個機構網點,讓銀行保險產品以更低的手續費“上架”。之前平安銀行受地域所限,其服務僅能覆蓋平安15%的保險客戶,而深發展的“加盟”,能將這一比例提高至80%,這就為續保繳費、支付賠款等保單管理等服務提供了便利。此前,平安壽險、財險和養老金公司之間的交叉銷售已經羨煞同行。此番若得深發展助陣,再將麾下信托、證券、期貨等業務統統考慮進來,子公司之間的協同效應不可小覷——規模經濟、品牌效應以及不同業務因收益周期差異而形成的風險對沖機制,都將有助于中國平安進一步完善綜合金融經營,優化資產配置,加快推進保險、銀行、投資三大業務的均衡發展。
而深發展通過這次交易,除了能夠迅速提高資本充足率,獲得穩定的股東持股,平安的4500萬個人客戶、200萬企業客戶資源,也是一塊“大蛋糕”。此外,平安集團各金融業務對銀行渠道的依賴,也將為深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中間業務收入。
新橋退出深發展,將凈賺90余億元;如果采用換股方案,未來還有可能成為平安的股東,分享平安未來的價值增長機會。
可以說,這是一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三方互贏的合作,交易各方都將各得其所。
中國平安不斷完善“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經營,客戶也是“贏家”。如今平安的客戶已能在“一賬通”網絡平臺上進行銀行匯款轉賬、證券交易、保費自動劃賬等幾乎所有理財操作,個人資產負債表與賬戶清單一覽無余,還省卻了多張卡單、多個密碼以及跨行轉賬收費等“煩惱”。借助深發展的廣闊平臺,這樣高效的金融服務得以延伸,令更多人受益。
眼下,也有聲音指責平安綜合經營不斷“擴張”,或將重蹈美國金融危機中同業的覆轍。其實,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很大程度上緣于金融衍生品無約束創新、金融杠桿的持續放大以及金融監管的疏漏,而并非金融綜合經營這一載體本身。中國的金融創新剛剛起步,面對廣闊的市場需求,不能因噎廢食。當然,我們要不斷加強監管,完善金融控股集團的內部風險管控體系,建立“內部防火墻”和“資訊隔離墻”,遏制內幕交易,防止風險跨行業、跨系統傳遞。
至于市場會不會生變,監管層最終是否批準這宗交易,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對平安的“雄心”,我們還是要叫好。或許正是平安的“不安分”,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夢想著中國金融企業的斑斕未來,見識著國際金融業的烽火硝煙。哪怕,成功還需很久,失敗還會很多。(寒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