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虧損了8個月,鋼廠從今年5月份開始扭虧為盈,伴隨著鋼價的連續上漲,鋼廠產能也在迅速恢復。與此同時,困擾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開始逐漸突出。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全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7.94億元,未來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新增煉鐵能力6840萬噸,煉鋼能力5798萬噸,熱軋生產能力6839萬噸,線材生產能力1440萬噸。
業內專家表示,在鋼鐵產能已經過剩情況下,一些地方以淘汰落后為名,繼續擴大生產能力,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重復建設,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而加快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成為應對產能過剩危機的關鍵。
中小鋼廠增產加劇產能過剩
鋼鐵價格連續15周的上漲態勢,極大地激發了鋼廠釋放產能的熱情。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國生產粗鋼26658.29萬噸,同比增加324.18萬噸,增長1.23%。上半年生產水平呈逐月提高的態勢,其中,6月份日產粗鋼164.75萬噸。
而去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5億噸,已經占全球產量的38%。至去年底,中國粗鋼產能已達6.6億噸。“在國家刺激經濟回暖的政策導向下,急于扭虧為盈的鋼企不會放過任何市場機會,寧愿讓利也不讓市場,這令鋼鐵業產能過剩愈加嚴重。”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受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影響,一些本應淘汰的落后裝備又重新開足馬力生產。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非鋼協會員的中小鋼鐵企業鋼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0.66%。當月我國鋼筋產量同比增長34.1%,線材(盤條)產量增長14.8%,中小型型鋼增長32%,熱軋窄鋼帶增長36.4%。
業內專家表示,小企業在鋼鐵行業處于低迷的形勢下超常發展,預示著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的難度加大,鋼鐵市場今后可能進一步動蕩。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重點統計會員企業同比減產3.25%,而非會員小企業則同比增產20.78%,其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8.66%,上升到今年的22.26%。這種情況說明,工藝裝備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先進生產能力受到抑制,而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地方小企業生產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市場風險加速產業整合
寶鋼董事長徐樂江認為,應該謹慎看待10月份以后的市場,目前產能和產量明顯不匹配,鋼價上漲,鋼材產量增加,但是下游需求并不明朗。據了解,目前上海地區熱軋卷板的庫存達到85萬噸,而一般正常情況下的庫存量應該是50萬至60萬噸。
“產能釋放沖動將透支產業鏈中有限的盈利空間,令風險加劇。”“我的鋼鐵”咨詢部經理徐向春表示,除了增強上游鐵礦石可控性外,更要加快鋼鐵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鋼鐵生產企業數目眾多,全國現有粗鋼生產企業超過500家,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企業的鋼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28.5%,而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排名前4位企業的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為60%至70%以上。
實際上,早在2005年國內鋼企間的資產整合就已開始提速,2008年鋼鐵行業更迎來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重組浪潮。2008年3月,濟鋼和萊鋼正式合并為山東鋼鐵集團,幾乎是同一時間,國家發改委發出批示:武鋼加快柳鋼的聯合重組,制訂重組方案。此外,民營企業間的整合也在不斷加速。
最新消息稱,《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條例》目前已經成稿并進入最后的修改階段,將于今年9月出臺。據相關人士透露,條例將貫徹《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精神,積極推進鋼鐵業進行聯合重組,同時在整合過程中將凸顯國家經濟布局的戰略調整意圖。
責任落實是關鍵
“但是很多兼并重組進展并不順利。”中鋼協名譽會長吳溪淳認為,關鍵是聯合重組的決策人和實施人責任落實不到位。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出資人是國家行政部門(中央和省、市、自治區政府),因此聯合重組的責任必須由政府部門承擔,必須有規劃、有目標、有政策措施、有責任落實,才能真正加快起來。
吳溪淳表示,年產500萬噸鋼以上企業的聯合重組或以年產1000萬噸以上企業為核心的兼并聯合重組,對于提高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具有決定性作用。而鋼鐵企業的領導層在推進企業兼并聯合重組中,應從大局出發,積極主動提出建設性意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企業負責。而在整合過程中,特別是不同所有制的整合中,應該合理解決勞工問題,避免糾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鋼企人士表示,要積極推進市場化的整合,而非簡單的政府“拉郎配”,鼓勵不同所有制、跨地區的兼并重組,政府應該設計好不同所有區域的利益均衡機制。此外應該防止整合后的企業盲目新上項目,重復建設,逐步緩解產能過剩現狀。(記者 楊燁 實習生 袁潔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